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33554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文件总站统字2004137号签发人:李国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环保总局11月下发的2005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环 函2004389号)、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工作要点(环函2004394 号)中均明确要求各地在2005年开展氮氧化物排放量的监测和统计 工作。为便于开展此项工作,我站制定了全国污染源氮氧化物监测 工作方案(附件1)、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暂行)(附 件2),现印发给你们,望你们参照执行,并组织辖区内各级环境监 测站做好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的监测和统计工作。附件1:全国污染源氮氧化物监测工作方案附件2: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暂

2、行)二00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印发附件1全国污染源氮氧化物监测工作方案NOx排放源通常可以分为固定源(含生活源)、移动源两部分。其中 固定源主要包括各种工业炉窑、民用灶具和某些生产过程等,移动源 主要是指城市机动车。根据2000年全国分行业NOx排放清单,60.8%为固定源排放,故本 次监测只限于固定源监测。包括民用灶具在内的生活源和移动源NOx 排放监测将另列题研究,其结果将及时提供给各地,以便测算生活和 移动源排放量。鼓励有条件和能力的地区,根据自己的特点研究出更 加符合实际的NOx排放量监测统计方法和排放参数。1. 监测目的1)通过本次(为期一年)全国范围内污染源氮氧化物的监测,摸清 我国各

3、地区(省、市、县)NOx排放量基数,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目 标及总量控制计划提供相关数据支持;2)通过对各行业企业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计算出比较适合我国实 际情况的行业NOx排放系数。2. 监测范围各级监测站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 化学制品业(制酸、氮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泥、玻璃等)、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业等行业的企业进行监测。同时,要求在选择行业企业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其代表性,即能够反映该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生产工艺、生产规模、NO x处理措施和燃料类型。3. 监测内容包括NOx排放浓度、排放量、有关燃料参数以及企业基本情况等

4、, 具体指标见附表。4. 监测方法及频次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原有污染源监测计划,如月、季度例行监 测、“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企业委托监测以及其他对污染源的监测 开展本项工作。监测方法见附件2,监测频次不低于2次(按季度监 测)。5. 监测报告1)企业监测数据:按记录表填写并汇总;2)各地区NOx排放量估算:根据固定源监测数据及其他源测算分析, 合理估算出2005年本地区NOx排放量。6. 数据报送方式各省级监测站于2005年12月10日前将基础数据(以软件形式)和 监测报告(含生活和流动源)报送我站。污染源氮氧化物监测记录表企业名称企业法人代码行政区编码联系电话行业类别工业总产值(万元)

5、主要原材料设计生产能力(万吨/kwh/箱)主要产品实际生产能力(万吨/kwh/箱)燃料类型*1年平均工作小时数锅炉规模(总蒸吨/时)炉型*2排渣方式*3主要生产工艺简述(限50字以内)氮氧化物处理措施(如低氧燃烧、低氮燃烧等,限50字以内)氮氧化物监测产品氮氧化氮氧化燃料 燃料燃料废气 空气监测 仪器 生产 燃料炉温物排放物排放消费量含氮量灰分流量 过剩日期 型号 负荷 产地(C)浓度 速率(吨)()(%)(Nm3/h)系数(%)(mg/m3) (kg/h)备注:1燃料类型:1石煤和砰石、2无烟煤、3烟煤、4褐煤、5焦炭、6重油、7渣 油、8柴油、9汽油、10煤气、11天燃气、12石油天然气。

6、2炉型:按燃烧方式将锅炉类型分为九种:1煤粉炉、2沸腾炉、3油气炉、4 抛煤机炉、5链条炉、6往复炉、7振动炉、8下饲式炉、9手烧炉。3排渣方式:1液态排渣、2固态排渣。以上3项只需填写其类型编号即可。附件2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暂行)一、固定源氮氧化物间断监测1.1监测方案的制订1)全面了解产生废气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设施的性能、排放的主 要污染物种类。2)调查污染源的污染治理设施及其治理对象、工艺流程、主要技术 指标等,以确定监测内容。3)现场勘察污染源所处位置及数量,输(排)气管道的布置及其断 面的形状、尺寸,输(排)气管道周围的环境状况及废气的去向等, 以确定采样位置及采样点数量

7、。4)调查生产设施污染源排放方式和运行工况,以确定采样频次及采 样时间。5)根据监测目的、现场勘察和调查资料,编制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1.2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1)生产概况。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状况、产品及主要原辅材料(燃 料)的性质、产品年产量、原辅料(燃料)年使用量等内容及工况的 控制和记录检查;2)工艺特点及产污环节、生产及排污情况;3)氮氧化物排放规律以及削减措施;4)采样点性质、名称、位置和编号;5)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6)采样方式、采样器设备及运行情况;7)采样频次、采样时间、采样量等;8)样品保存及贮运;9)标态流量测量,测量流量方法和监测方法,监测频次,仪器的维护 及注意事项

8、;10)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11)数据处理及审核、上报要求及上报方式。1.3监测条件准备1)根据监测方案,准备现场采样和分析所需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 材料、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品。所用计量器具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合格, 测试前应对有关仪器进行校验和气密性检验,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 态。2)被测单位应保证监测期间的工况条件,根据GB/T16157-1996固 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的要求设置采样 孔和有足够工作面积的采样平台。3)配置监测仪器设备需要的工作电源。1.4采样位置1)采样断面的选择、监测点位的布设应保证样品采集的代表性。2)测定污染源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采样断面应在

9、净化设备后的排气 管道上设置。3)采样断面选择的具体要求和布点方法详见GB/T16157-1996固定 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1.5废气排放参数测定废气温度、水分含量、气体成分、压力、排气流速、标态排气量等排 气参数测定的详细内容见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 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1.6采样方法废气中氮氧化物的采样方法,应根据监测项目和监测条件,可选用化 学法或仪器法。具体内容详见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 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1.7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1)对连续稳定的排放源,每次监测采样次数不得少于3次。对排气 筒

10、中氮氧化物采样每次采样时间视氮氧化物浓度而定,一般不得少于10min。2)对生产稳定且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每次监测采样周期不得少于2个,每一周期不少于3次,采样时间要求与1)相同。3)对间断性排放的污染源,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8.2.3特殊情况下的采样时间和频次。1.8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分析方法首先选择国家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其次选择国家环保 总局颁布的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对没有标准分析方法的监测项目,可 采用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1.9手工监测仪器质量保证1.9.1对生产设施工况的要求1)对生产设施工况的要求。在实施现场监测期间,被测污染源有关 的生产

11、设施应处于正常的运行工况。对燃煤锅炉监测,其生产运行负荷不能低于额定负荷的70%;对工艺废气监测,不能低于75%;对工业炉窑监测应在最大热负荷下进行,当炉窑达不到或超过设 计能力时,必须在最大生产力的热负荷下测定,即在燃料耗量较大稳 定加温阶段进行;对正常生产但长期低负荷运转的设备,采样期间的工况应与平时 运行工况相同,排污单位不得任意改变当时的运行工况。2)对有污染治理设施的污染源,应在其污染治理设施处于正常稳定运 行状态时监测。1.9.2对监测人员的要求1)必须经监测资格考核合格,持证上岗;2)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熟悉和掌握所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的基本结构及性能,对

12、其进行 定期检查或维护,发现故障要及时排除或更换,使监测仪器设备处于 良好工作状态。4)认真填写各种监测记录,并应及时整理监测数据、资料,严禁伪造 监测数据;5)严格遵守测试现场和实验室的有关安全制度,加强安全防护意识。1.9.3采样的质量保证1.9.3.1按本规范要求正确选择采样断面、布设监测点位,保证样品 采集的代表性。1.9.3.2仪器和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尽量避免被测排放物中共存污染物因子对仪器分析的交叉干扰;被测 排放物的浓度应在仪器测试量程的有效范围,即仪器量程的30% 70%之间。1.9.3.3仪器和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根据NOx监测计算方法相关规定和要求,本项目所使用的NOx监测

13、 采样仪器应同时具有NO、NO2传感器,例如:testo350xl、testo360、 km9106等型号。采样测定仪器和各种计量器具,必须按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排气温度测量仪表、斜管微压计、空盒大气压力计、真空压力表或压 力计、转子流量计、干式累积流量计、采样管加热温度、分析天平、 采样嘴等每次采样前应进行校准,校准方法按GB/T16157-1996要求 进行。烟气采样器在进入现场前应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相 应标准气体对采样器流量计、流速计等进行校核。烟气监测(分析) 仪器在测试前按监测因子分别用标准气体和流量计对其进行校核(标 定),在测试时应保证其采样流

14、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的定期送检记录、维修记录及自行校正的原始数据, 应记录在案,归档管理。1.9.3.3逐一准备所需的仪器设备、吸收液、化学试剂、分析器具、 辅助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品等,并检查测试仪器应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和干燥剂是否有效等。1.9.3.4对微压计、皮托管和烟气采样系统进行气密性检验,当系统 漏气时,应再分段检查、堵漏或重新安装采样系统,直到检验合格。 并应严格检查皮托管和采样嘴,发现变形或损坏者不能使用。1.9.3.5氮氧化物采样前,应对被测成份存在状态和特性(吸附、冷 凝、挥发等)及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采 样管、连接管和滤料。1.9.3.6对采样管的要求。采样管应有滤尘、加热装置和保温措施。加热温度的范围为140C160C。氮氧化物采样管、连接管材质可选用不锈钢、硬质玻璃、石英、陶瓷、氟树脂(氟橡胶)或硅橡胶, 滤料材质为无碱玻璃棉或硅酸铝纤维。1.10监测结果表示1.10.1污染物排放浓度污染物排放浓度以标准状态下干排气的质量体积比浓度(mg/m3或 pg/m3)表示,NOx排放浓度以折算后的NO2排放浓度计(见总站总 工字2004117号)。当监测仪器读数以体积比浓度表示时,可按式进 行换算:CNOx=( Xno+ Xno2)*2.5式中:C污染物的标准状态下干排气质量体积比浓度:mg/m3(或 pg/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