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33429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板块教学研究 崔琪(清华附中、中学特级教师)高中语文 “ 梳理与探究 ” 板块教学研究,是一门知识性、组装性、系列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因为知识庞杂零散,缺少序列性,又因为语文能力的综合性,所以需要统一规划、系统整合。 虽说语文学习是以基础知识作为支撑,以提高听说读写基本能力作为目标,但实际上学生每天语文学习的内容,都离不开语文知识与基本能力这两个基本点。貌似与我们“梳理与探究”这门课有重叠之处。而在所有语文课上,像汉字、成语、对联、姓氏起源等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知识领域的这些内容,都只是星星点点、零零碎碎的讲解,缺少系统、专门的梳理。这就为我们这门课的开设提供了必要性和必然性

2、。这门课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与补充,它一部分架构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课堂集体实践完成,还有一部分是作为专题在校本课程中完成的。 高中语文 “ 梳理与探究 ” 版块教学研究从内容上说分作三大类,第一是知识类,第二是能力评价及运用类,第三是鉴赏类。 知识类包括 :“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等。 实践类包括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逻辑和语文学习”等。 鉴赏类包括: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等。 这三大

3、类内容要在一年零四分之一学期内完成,需要好好规划。 “梳理与探究”板块的教学,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最基础知识,尤其是汉字、成语和文言词语句式。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情况,决定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梳理,要综合考虑,系统渗透,鼓励学生在独立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动手动脑,自己归类整理,这样才能 夯实基础,为学好语文创造先决条件 ,而这个版块的目标定位也在这里,其间的各类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是本课的特色。 我们这里强调基础知识类,并不是说不顾实践类和鉴赏类。因为实践类和鉴赏类,其实是贯串在语文学习的始终的,比如课前的预习与思考,课上的讨论与质疑,课后的反思与交谈,都是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

4、。学生在这个重复“ n ”次的过程中,提升了逻辑思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评价判定能力。而诗歌欣赏、散文欣赏、名作欣赏等等,练就的就是鉴赏能力。所以这个版块的梳理可以直接把重点放在 知识的归纳整理 上。 一、从理解汉字字意开始,打好语文基础 (一)繁体字简化带来的尴尬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完全可以说明汉字蕴涵的智慧,但经过简化以后,这些智慧或者消失了,或者打折了,或者变味了。 1 、爱无心。 爱在繁体字中写成愛,中间有个心字。表明古人谈到爱时,是用上手托着一颗真心去爱,而现代人不仅爱得肤浅,还只爱 钱 足见,“爱”少了心后,人的灵魂开始堕落了。 2 、龙匕首。 繁体的“龍”字,怎么看都

5、美,而简体的龙字,怎么看都跟死字只隔了一层皮。作为中国人的图腾,“龙”字简化之后实在是有点对不起自己了,图腾简单,总意味着比较原始吗。“龍”的传人,难道连掌握“龍”字都有难度?其实书法家在单独写“龙”的时候,一般都写繁体字;少年练习书法也一定要写繁体的“龙”。现在仔细琢磨简体的“龙”看不出其蜿蜒曲折的形态,倒能看到一把匕首,似乎要杀死每个中国人。 3 、党不黑。 繁体的黨字,可谓意义深远。我将它看成一个会意字,即在一间屋子里,一群黑心的人(黑),正在密谋着什么(口)。因此,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贬义多于褒义,什么“死黨”、“黨同伐异”、“结黨营私”等,从中绝对看不出伟大光荣正确的意思,这是个蕴含

6、哲理的字。自从将黑改成儿后,这个字就变了味,不少人喜欢“爱民如子”或者自认“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了。总之,“黨”字字形地演变,与中国社会的现实真是丝丝入扣,甚至可以说是与时俱进。 4 、厂倒闭。 繁体的廠字,无论如何,都寄托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谁不希望自己国家的工廠,既广大,又宽敞呢,这样才会有效益。但改成简体后的厂,虽然笔画变得异常简单,但从内涵上却无法说通了。它既不广也不敞,如果写得潦草,还容易与“尸”字相混淆。就算不往那方面想,至少,厂这种形状,是一种缺少支撑的形象,怪不得一些国营工厂都倒闭了。一根斜边怎么能撑起一个平顶呢?将“廠”简化成厂,似乎已经预示了中国工廠的前途。如此说来,将“

7、廠”简化成厂的始作俑者,一定是个能够预见未来的天才。 5 、灯白丁。 厂如此,灯亦然。繁体燈字,不仅读音上与登完全相同,而且还有燈下苦读、五子登科的美好祝愿在里面。改成简体灯后,首先读音变得莫名其妙,按照形声字的读音规则,“丁”与“登”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而且字的涵义也成了灯下出白丁。如果回顾建国后几十年对知识分子的轻蔑与打压,我们就能从这小小的灯字,看出些玄妙。想一想,“厂”与“丁”给合成“厅”字,与原先的广聽成“廳“,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一些老总将工厂看成自家的客厅,他们当然会支持简化字了。 讲这几个繁体字的变化,讲它们原先的含义与现在的含义,并不是要开倒车,而是要让学生懂得汉字中蕴涵的智慧与

8、哲理。由此,引发学生探究汉字意趣,理解汉字字理的兴趣。 所以,给学生讲汉字,尤其是讲文言文的重点词语时,一定要讲它的繁体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 (二)错别字引出的荒谬 殊不知 “孰”。 常见学生在作文中最喜欢使用“殊不知”这个词语,但这个“殊”字每每被写错,不是一年一届学生写错,而是年年岁岁每届学生都会写错。原因就是对这个字的意义不了解。 “孰”本来的意思是“熟”,后来当作疑问代词“谁”,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物。 殊,从字形上说是形声字,左形右声。 说文解字解释:“殊,死也,从歹,朱声。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 之。” 由此可知“殊”是死的意思,“殊不知”的意思是“竟然不知道”。如果用到

9、“殊不知”就是强调到死也不知道,与“谁不知道呀”的意思迥然不同,不可混淆。 陷阱 “井”。 将“阱”写作“井”,也是常见的错误。“井”是象形字,象事物之形。而“阱”的意思是陷阱。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阱,陷也。从阜从井,井亦声。” 左侧是倒下来的山,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右边的“井”既是声又是形,表明“阱”的意思是为防御或捕兽而挖筑的工事或者陷坑。掉入“陷阱”一定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跌入人为的陷害;而不是失足落入水井。破釜沉舟 “斧” 斧,是个会意字。 。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象斧子形状的斧头。这个字的意思是“斫”。 “ 破釜沉舟 ”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公元前 209 年,我国历

10、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 207 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区)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釜”, ,上面是两只手,下面是做饭用的锅。从典故中知道“沉船破釜甑”就是砸破船只与饭锅,准备决一死战,战斗到底。如果写成“斧”就成了破斧头沉船,那就太荒谬可笑了。 举上述繁体字简化和写错别字的例子,只为说明汉字背后有很深的文化和古人造字的智

11、慧,汉字写错了,不简单的是对不起老祖宗,而是不理解、不懂得、不用心闹出的笑话,是一种不负责、没文化的表现。要想有涵养、有品位、有责任心,必须从正确书写汉字、准确理解汉字开始。 上面这番话,可以放在初始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上,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语文学习要领,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的目的。 (三)初始阶段提要求 开学第一课,就可以初次完成语文学习评估表。 完成这个表格的用意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途径与方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高他们对语文的认识,促使他们找到学习语文的途径,帮助他们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进而不断提升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当调查结果收上来后,教师要做一个统计,对未来三内年要面对的学生

12、的语文能力和学习状态,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和掌握。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同时,还要借这个调查表格,表扬那些得分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起点上得到激励。而调查表统计的数据应暂时保留,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论文题目,也可以往后放一放,等到语文学习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再旧事重提,目的在于及时总结和调整语文的方式,提高效率。 数据表明,凡是在这个统计中得分较高的学生,其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都比较好。而对得分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从一开始就对他们予以关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醒督促,避免到高三时手忙脚乱,力不从心。 二、知识的掌握在于实践 语文知识,尤其是汉字、成语、对联等,都

13、是在运用中理解掌握的。也就是说,学生只有不断地说,不断地写,才能不断地用,最终才能牢固掌握。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等内容,用学生实践活动为主、教师讲座为辅的方式进行梳理和学习。 (一)实践一:姓名介绍 “梳理与探究”,分别涉及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等内容。将这些需要梳理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语文能力,是这项实践活动的设计意图。 活动要求: 1 、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自己姓

14、名所用汉字的意思; 2 、采访家长,了解家长起名用意与原因; 3 、上网查资料,了解本姓氏的起源与杰出人物(若遇到重复姓氏,可补充前面同学未讲到的内容;或者纠正前面同学讲解的不足;或者放弃这部分内容); 4 、用一幅对联或两个成语评价自己的名字。 活动过程: 1 、教师示范。教师按照上述四项要求,讲解自己的名字,使学生对此次活动有形象感知; 2 、学生利用 PPT ,将自己姓名使用的汉字,从字形到字意,向全班做讲解。 教师示范: 我的名字叫崔琪,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崔”为上形下声;“琪”为左形右声。“崔”字的形旁为“山”,表明这个字的意思与山有关,查字典可知“崔”是高大的山,我们经常看到“山

15、势崔巍”这样的描述,就可以作为佐证;“琪”字的形旁为“王”,“王”字旁,又叫做“斜玉旁”,差不多所有王字旁的字都和“玉”有关。“琪”的意思有二,一是美玉,一是仙境中的花。有句古诗说“渐觉风光无限好,琪花片片沾瑶草”。我的名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大山美玉,我的邮箱“ dashanmeiyu ”就是据此而来。我父母所以给我取名“琪”,首先是利用了“奇”的读音他们对我的到来感到很意外很奇怪;其次是部分承袭我妈妈的名字因为她叫“珊”。我们名字都有“玉”作为共同的部分。我那个年代叫“琪”的人极少,现在反而成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当然,这也是令我郁闷的事情,齐白石说“似我者死,学我者生”就是这个道理啊。 我用一副

16、对子评价我的名字: 山势崔巍风光无限,琪花秀美娇艳欲滴 。其实对得很不咋地,只是为了引领为了示范,有那么个样子即可。 有个学生叫李子奇,原本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太好,因为三个字的韵母都是“ i ”,别人叫他时,常常将“ z ”带过,变成了“ li-i-qi ”,这让他很郁闷。在这项活动中,他认真查阅了字典,知道“子”是象形字,象小孩伸手要人拥抱之形。“子”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奇”是会意字,上面是“大”,表示大得出奇;于是使人“口”中不禁发出惊叹声。说文解字中注:“奇,异也,一作不耦。”再查“耦”,发现是一种双人耕作的方法,不耦,就是独特、独自、不与他人一组。而采访家长,知道父母给他起名的用意正在这里希望他成为李姓中与众不同的男孩。于是他得意地评价自己的名字说:“自古李是大姓,如今我为奇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