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与教师心理调适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333913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与教师心理调适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师德与教师心理调适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德与教师心理调适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与教师心理调适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唐村中学 周 洁 心理健康的水平影响身体健康,心理状态可以引起生理功能的变化。良好的情绪状态是维持生理机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可以避免不良的生理反应。喜爱、愉快、自信、平和等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能够激活免疫系统,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教师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加重心理负担,使教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

2、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因此,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教师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那么,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 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

3、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第一、应该是学会“放弃”。有句著名歌词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其实生活中也常常需要“该撒手时就撒手。”我们的烦恼常常来自期望值过高。大家都爱引用一句话叫“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生活里的将军却是一万个士兵里才

4、出一个的,其他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如果都天天叹息“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就更谈不上成为好士兵了。不能每天光想当伟人而不想洗碗。天下之大,能人之多,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何况“形势比人强”,许多成功需要机遇,也就是各种客观环境因素排列组合中偶尔出现的有利空隙。“竖子几登青史,英雄半在红尘。”这话并非完全是失意者的牢骚。我不同意“命里八尺,难求一丈”的消极思想,但“事到难图念转平”却是讲求现实的。完全被虚幻的抱负所吞没,经常处于遗恨终天的巨大失落中。其实未必值得称道。此外,人生的目标也不能太多。同时抓两个兔子往往一无所获。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生命的能量是一个定数。让它发出一片散光不如用凸透镜聚焦成一个亮

5、点,庶几更能够点燃成功。目标改变太快也会如同不断揉掉一张稿纸重写,而要想“水滴石穿”就不能老去“重滴新坑”。与此相对应,悬梁刺股式的过度疲劳和透支体力则是绝对有害的。当我们的手被火烧住时,脑子会接受手的信号,马上反射般下达“缩回”的指令。但困倦、疲劳同样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我们不仅置若罔闻,还要反其道而行,不惜动用最后生理储备,把身体推到极限。现在终于开始知道人是会“过劳死”的了。第二、应该是懂得“忽略”。要为心理“减负”,首先得砍掉一批貌似合理而实际并无意义的东西。“成事不说,既往不咎。”不去为“定局”再过多操心。 第三、应该是适度“宣泄”。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

6、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己教室里的

7、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不仅不愿再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 其实,一本归宗,“修身”和“养性”从来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自觉选择了科学的生活方式,随时不忘“储蓄健康”,并牢牢抓住心理这匹“天马”的缰绳时,我们便能达到“身心双健”的人生境界。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有真正的心理安全,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