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物理年报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333622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物理年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08物理年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08物理年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08物理年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08物理年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物理年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物理年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广州市中考物理科年报 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的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2008年物理中考评价小组按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所提供的参加考试的全体学生(114567份试卷)的数据,根据对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科试卷质量所进行的分析,及对全体考生的考试成绩情况、学生的答题情况所进行的分析,对本次物理水平考试的总体情况报告如下:一、试卷结构分析(一)试卷设计总体原则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物理考试以物理课程标准为标杆,

2、以教科书和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为依据,本次考试力求体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中的各项指标。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较全面的考查;重视考查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是否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意考查学生是否能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并着重考察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实现考试的甄别、选拔和引领教学的功能,起到导教、导学的作用,有效推动物理有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试卷中部分试题采用了当前物理测试的长结构题型,考察了学生提取信息,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应用不同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卷内容结构:物质19分,运动和相互作

3、用43分,能量38分。科学探究融入上述内容。(二)试卷的特点(1)考虑广州市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强调在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上,突出考查学生的物理能力及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物理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是物理中考的重要目标之一。广州市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对“三基”的考查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支撑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如受力分析、力的平衡、机械运动、机械能、能量守恒、基本电路等)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的深度,显示出主干知识在试卷中的突出位置。试题对课标中理解层次的知识点考查的覆盖面达100%。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以基础题为主,将其分

4、值比例定在60%以上。命题时,以物理课程标准中的例子及活动建议、现行教材的内容、习题为背景,采用改编、组合、引申等方法进行设计,以选择、填空、作图、问答、计算、实验 探究等多种题型出现。试题的最大特点是能比较直接地运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概念、规律、公式、定律等物理知识解决问题。“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中的大多数试题均属于此种类型的试题。课标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是由相互关联的三部分组成: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所以试卷加强对物理知识的考查。但试题基本没有考死记硬背的知识,如定义、公式、规律的表述等,也没有简单停留在知识的再现与记忆。而是注重

5、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侧重于考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第7小题学生要从题目所给的“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 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这句话中提取信息,并能根据此时物、像之间的关系得出此时是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直接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试卷在考察物理的思维方法时,侧重于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试卷的设计既有计算题、问答题,作图题,而且还设计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及评价实验结果的开放型试题,试题立意体现教育价值,并且鼓励学生创新。如10、11、16、22、23、24、25题突出考查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试卷还着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提

6、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如第11、21题,要求学生学会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还考查了学生是否能用图像表示实验结果,如第10题。另外试题中有部分题目是根据命题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的知识、能力缺失情况而命制的题目,对中学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注意课内外联系,注意联系实际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试题加强了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考查的实验范围除了课本中学生的分组实验外还包括课本提到的演示实验及小实验。重要的实验覆盖率较全面,实验题既包括常用仪器的使用,也包括重要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得出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评估。试卷贴近生活,较多的题目取材于学生

7、的生活实例,试题较好地联系了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进一步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应用,注重在生活情景中考查科学探究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另外试题也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的小实验、小制作。如第22题就是一个课外的小实验,这些考题给教学一个明确的指引:要让学生从动中学,让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工作、社会实践的意识。(3)试卷部分题目采用长结构题型2008年物理中考题部分题目采用在国际上的TIMSS、PISA考试,英国GCE考试中常用的长结构题型。这种题型围绕着同一情景,提出不同的物理问题。这种题目能考察学生是否能用不同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并由于

8、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先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由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而影响到对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的正确评价。(三)试卷各部分考点分析本卷含选择题12小题(36分)、填空题4小题(16分)、作图题3小题(9分)、计算题2小题(15分)、问答题1小题(5分)以及实验 探究3小题(19分)六个部分。共25小题,考试时间为80分钟,满分为100分。题号知识与技能能力试题特点平均分难度标准差满分1了解乐音的特性识别、回忆描述乐音的物理术语,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的重现利用分辨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情景考察学生是否能记住描述乐音特性的物理量:音色、音调、响度的定义。2.7

9、0.90.8932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识别、回忆物质导电性这一具体的物理事实通过实验的情景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知道如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2.910.970.523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的作用。 会使用电压表。识别、回忆并展示出对具体的物理事实和实验技术的理解通过利用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电压的情景重现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中制造水果电池实验。考察学生是否有真正的实验经历过程。考察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电池的作用。1.70.571.4934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识别、回忆物理概念,根据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

10、描述解释物理现象考察学生是否知道决定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物理量。说明钢珠在运动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情况1.520.511.535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识别、回忆物理关系。能把数据从图表的形式转换为数学公式表达形式。效率是初中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其不同的表述形式,本题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是要求学生读懂图表,然后根据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把用图表表示的信息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1.70.571.4936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

11、响。回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物理规律。本题考察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考察了学生是否回忆起电磁波的一些基本的特性2.020.671.4137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回忆、识记物理规律,应用信息去推出结论。选项给出的四个选项分别是: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物距小于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本题考察学生是否能从题目中提取信息,根据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实像,然后再根据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像得出此时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然后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得出物体所在的位置。1.350.451.4938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能根据物理规律正确配对因与果。考察学生是否知道力

12、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知道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其一发生改变,其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2.440.811.1739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能够进行对比、比较、分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根据“课标解读”对此要求的解读是:牛顿第一定律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来掌握,这探究包括简单实验和对日常生活事例的分析。牛顿第一定律表述是当物体不受力时,其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出的物体所处状态,然后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受力情况。1.830.611.46310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应用合适的方式(数据、表、曲线图、恰当的专业术语),清晰而有条理地交流信

13、息根据课标解读,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此要求包括通过探究知道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而科学探究中“分析与论证”要素的基本要求是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描述的方式可以是专业术语、表格、数学公式、示意图、图表等。本题考查了学生是否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图表呈现实验数据。1.160.391.46311了解热量的概念。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从所给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会处理数据,分析、解释、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课标解读对“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这一要求的解释是: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了学生是否会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对

14、C选项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图线所给信息对选项B、D进行分析,利用比热容定义及图线所给信息对选项A进行分析。1.680.561.4931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会读简单电路图在陌生情境下应用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直流电铃是通过电磁铁、衔铁、弹性片、螺钉实现对电路的通、断的控制。本题以直流电铃为载体考察学生是否能看懂题目所给的电路,然后分析电路故障。2.140.711.3631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利用已学的知识解释生活、技术上对物理学的应用这是一道长结构题。本题的素材取材于电冰箱说明书,电冰箱所用的词语是生活中的常用词。本题考察学生是

15、否按课标、课本要求阅读说明书。另外本题最后一个空,不用触电而是用感到手“麻”。是希望学生能把生活中一些体验或生活用词转换为物理名词。2.170.54251.052641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对书面信息进行分析、摘录,恰当地使用专业词汇,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观点。本题通过一篇报刊上的文章,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足够的可以阅读课本、报刊上各种不同科学观点的词汇量和理解科学技术术语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利用压强的有关知识分析文中的所给的信息。3.270.81751.2736415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收集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事例。理解物体的惯性。对物理概念进行对比、比较;再现模型;恰当地使用专业词汇,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把不同领域的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特定的背景电动车组是利用电动机牵引列车前进,电动车组采用的是再生制动技术,列车在250km/h的速度上实施制动以后,从时速200千米降到90千米左右完全是靠牵引电动机变成了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利用列车的巨大惯性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