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333549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初三化学总复习 专题六 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复习要点主要是初中教材中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杂质或尾气的处理装置),性质验证、实验现象、结论、操作规则的掌握。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药品高锰酸钾(KMnO4)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固(+固)或固+液锌粒(Zn)和稀盐酸(HCl)锌粒(Zn)和稀硫酸(H2SO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

2、l)固+液反应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2H2O22H2O+O22KClO3 2KCl+3O2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仪器装置制法、:制法:实验室制取H2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难溶于水) 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瓶口向上

3、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点燃氢气

4、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会爆炸。)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典型例题】例1. 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步骤:加热药品,停止加热,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药品装入试管中,并把装置安装好,收集气体( )A. B. C. D. 答案:C例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_(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_装置收集(写装置代号以下同)(3)实验室收集氢气时,可选用的装置是_和_。(4)装

5、置B是实验室制取_和_气体的发生装置。(5)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它难溶于水,通常情况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是( )A. 向下排空气法B. 排水法C. 向上排空气法 D. A和B(6)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共热制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 例3为探究C0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实验现象为:_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_(3)在原实

6、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_ 例4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其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氨气能跟氧气起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在常温下氨气还能跟酸、CaCl2和CuSO4等物质起反应。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问:1.实验室制取(不包括收集)氨气的装置,可选用制取_(H2或O2或CO2)的装置。其理由_ ,收集氨气可用_ _法。2.若要制得干燥的氨气,可用_ 做干燥剂。3.写出氨气与氧气

7、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将氨气溶于水制成氨水,应选用下图装置中的_(填序号)。综合练习1、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制得的水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如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试回答:(1)连接上述所有装置的正确顺序是(用甲、乙、丙、丁、戊填入方框内)水煤气 点燃。(2)气体经过丙、丁、戊装置都应从_进入。(3)请说出各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甲_ 乙_ 丙_ 丁_ 戊_2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铜元素的含量,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仪器a、b的名称为:a_b_(2)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反应的化学

8、方程式为:_(3)C装置的作用为_(4)测定方法:同学甲称量反应前后D装置中玻璃管及其固体物质的质量,同学乙称量反应前后E装置的质量验证同学甲的测定结果。已知D装置中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质量为10g,经称量,反应前后E装置的质量分别为100.2g和102.0g,则同学乙测定的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假设各装置中的反应或吸收都是完全的)(5)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按同学乙的方法如不加F装置,会使实验结果_(填“偏低”或“偏高”)。3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查阅资料:草酸在浓

9、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H2C2O4 CO+CO2+H2O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1)第一小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_(填A或D)处,实验结束时,应_(填先或后)停止D处的加热;从环保的角度讲,在E装置后还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其方法是: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其中B装置的作用_ ;E装置的作用_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3)第三小组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0 g,样品与玻

10、璃管的总质量为60.0 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57.6 g。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4)第四小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另外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求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按此方法实际实验测定结果却偏大,分析造成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4如下图,在实验室制氢气和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由于锌粒中混入了少量大理石,使产生的氢气中混入了少量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盐酸的酸雾及水蒸气。为了制得纯净、干燥的氢气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氢气中CO2、HCl可用通过NaOH溶液

11、除去,少量水蒸气可通过浓H2SO4干燥剂除去。为实现以上实验要求,请回答:(1)在af各种装置中应选择的装置(填写符号代号)_。(2)正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写符号数字代号)从左到右:()接();()接();()接()。(3)为什么在停止加热时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才停止?5.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下列各现象(B)中试液变红(F)中溶液变浑浊(E)玻璃管中的粉末变红(G)处有浅蓝色火焰。(1)写出(A)、(C)、(D)、(E)、(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_ (C)_ (B)_ (D)_ (F)_ (G)_(2)从(E)和(G)处的反应,说明_具有_性和_性 例1下面是

12、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_(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_装置收集(写装置代号以下同)(3)实验室收集氢气时,可选用的装置是_和_。(4)装置B是实验室制取_和_气体的发生装置。(题目立意:掌握实验室制取O2、H2、CO2的反应装置)例2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A、B两种方法测定它的组成,测得两组数据(如下图所示)。请分析,选用的正确方法是_。推测出该有机物是由_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实验过程中气体均全部吸收)燃烧有机物的质量 实验方法 实验前后(1)-(4)装置质量 实验前 实验后 甲组 3.2g A (1)150g (1)154.6g (2)150g (2)153.4g 乙组 3.2g B (3)150g (3)153.6g (4)150g (4)154.4g (题目立意:考查学生分清各装置的作用,是清思路正确计算。答案:B方法C、H、O,3:1:4)例5.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制得的水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如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试回答:(1)连接上述所有装置的正确顺序是(用甲、乙、丙、丁、戊填入方框内)水煤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