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9.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案(教师用)新人教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332758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9.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案(教师用)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9.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案(教师用)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9.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案(教师用)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9.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案(教师用)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9.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案(教师用)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9.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案(教师用)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案(教师用)第1课 9.1 不等式及其解集(新授课)【理论支持】从课程标准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同属“数与代数”领域内同一标题下的两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存在许多可以进行类比的内容.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关方程(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会用方程表示问题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具备一定的积累.充分发挥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提供一条合理的学习之路.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

2、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 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在一定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

3、尤为重要.【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2.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地寻找不等式的解,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数学思考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1.通过经历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通过分组活动,探索不等式的解集,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情感态度通过对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

4、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预习思考1.用式子表示下列不等关系: (1) a是正数; (2) b是非负数; (3) x的一半小于-1; (4) y与4的和大于0.5.2.你还能举出其它具有不等关系的实例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课内探究一、情境创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

5、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点出课题,引导学生得出不等式的概念二、探索新知1引入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 2 0 ; 2a 3-a ; 3x+5; 20; s = vt; ; 35; 5x4x-1.分组

6、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引出不等号“”和“”.补充说明:用“”和“”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我们把那些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在品尝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出学数学的兴趣.2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问题1.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问题2.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问题

7、3.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的解呢?问题4.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 的解:76,73,79,80,74.9,75.1,90,60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他的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讨论后得出:当x75时,不等式成立;当x75或x=75时,不等式不成立.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因此,x75表示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我们把它叫做不等式x50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这个解集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教师示范表示方

8、法).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什么?实心点表示包括这个点,空心点表示不包括这个点大于向右走,小于向左走.定界点,走方向是关键.回到前面的问题,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必须大于每小时75千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归纳出不等式的意义.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在甄别不等式的解过程中,加深对不等式意义的理解,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不等关系要比相等关系多得多.“补充说明”是为了让学生能完整地理解不等式的定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通过计算、

9、动手验证、动脑思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可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分散了难点.教师作“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的示范,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三.例题讲解设某数为x,列出下列关系式并结合数轴取点验证1、某数与2的差为3 ; 2、某数与2的差小于3. 解:x-2=3 解: x-23 方程的解为 x=5 . 分别取x=-2,-1,0,1,3.1 ,5,6,10.代入不等式,其中x=-2,-1,0,1,3.1 代入后不等式成立,所以x=-2,-1,0,1,3.1是不等式x-23的解 x=5,6,10不

10、是不等式x-23的解这个不等式的一个解得集合.表示为x3,3x5(3)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x3(4)不等式x5有多少个解?有多少个正整数解?【设计意图】:教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检查,然后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教案上,主要包括整体完成情况、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同时设计适量的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及时纠偏.板书设计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自主探索 明确新知1、什么叫不等式的解?在实数范围内,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2、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一个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3、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方法: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要领:表示没有用空点,表示包含用实点;大于走正向(向右),小于走负向(向左).(数轴举例)二、感悟新知 把握内涵(1)x-2=3 x=5是方程的解(2)x-23 .x5是不等式x-23的解集.(3)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x3,x3,x5, x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