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备份解决方案磁盘阵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32979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A系统备份解决方案磁盘阵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OA系统备份解决方案磁盘阵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OA系统备份解决方案磁盘阵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OA系统备份解决方案磁盘阵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OA系统备份解决方案磁盘阵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A系统备份解决方案磁盘阵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A系统备份解决方案磁盘阵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系统备份需求1. 功能需求项目描述服务器系统灾备6台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备份服务器文献备份6台服务器应用程序及文献的备份Domino服务器6台服务器Domino数据库的备份2. 数据量需求规定项目描述总数据量总数据量约 GB 。备份频率操作系统灾备:定期 x 次 完备或增量备份,保存最近的2次完备,保存最近 2 次增量; 文献数据备份:每月1次 完备,每日一次增量,保存最近的 6次完备。备份空间备份服务器存储空间需要约 TB以上 (逻辑空间)。(后续根据实际需要在线扩容)备注:备份存储容量的重要根据公司实际的基本数据量、数据增长量及备份策略而定,计算整个备份环境目前并预计将来一定期间内所需的存

2、储空间。备份存储容量需求=(基础数据量*完全备份副本数+ 增量数据量*增量副本数*完全备份副本数) * (1+i) y*c 其中,c为压缩系数,通常情况下c = 0.51。i 为年数据增长量,如i=20%。y为年份数,假定2 年内不增长存储,y=2。二、技术可行性1. 簇照技术由于在操作系统里面,数据的变化基本上都处在一种原子性的关系,簇照技术是指在备份之前对逐个文献进行分析,在备份某文献时的一瞬间对FAT表中该文献的簇结构进行一次“快照”,确认该文献存储数据的簇位置。备份随之开始,按“快照”中簇的顺序和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取,再将数据备份到特定位置。通过簇照技术可以防止大量文献变化时的数据变化而

3、导致的备份数据和原始数据的不一致,从而保证了备份操作系统和处在打开状态的文献能被对的完整的备份下来。2. XPCOM跨组件对象模型XPCOM 是一基于开发技术(Open Source)的跨平台组件模型,它可运营在 Windows 和Linux 操作系统上,并提供一组接口定义方法、组件注册机制和实现者装载机制,。通过基于 XPCOM 的组件技术,进一步将任务管理、日记管理、客户端管理、报表服务、数据源等采用插件化思想设计并实现,充足保证了产品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3. 磁盘到磁盘的备份磁盘作为随机读写的介质,其读写的速度非常快,并且由于其结构上的优势,数据读写的可靠性极高,目前产业界正在大规模应用

4、磁盘介质作为一种在线的存储介质,以便可以缩短备份窗口,并且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数据,从而使得部署的备份方案更具有适应能力。三、方案目的 随着近期业务数据量快速增长(【如办公系统和其他应用系统的推广应用】),考虑到保证业务的连续性的数据存储的安全,提高业务系统的容灾能力,提高劫难应急水平的迫切需求,需要建议完整的网络数据备份系统,使计算机网络数据备份的自动化,减少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使业务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劫难恢复能力。为政务系统等一些极其关键的业务应用构建连续保护机制,建立可用备用系统,保证业务数据不丢失;为重要业务系统的数据提供有效的备份机制,以保证数据意外丢

5、失时能尽快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点;为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桌面的计算机中存储重要数据提供统一的数据备份功能。应具有【操作系统备份】、【应用系统数据库】、【数据定期备份】、【桌面备份】功能;支持SQLServer、Oracle等主流数据库,支持Windows、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支持定期自动化备份,支持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日记备份;桌面备份客户端软件的备份、还原、查询操作可基于Web浏览器界面,方便众多的用户使用;备份数据可保存历史版本,并可还原到任意历史版本;管理、监控、维护必需基于Web界面,减少运维工作量和投入成本;支持备份作业在线监控和历史作业报表管理,可查阅备份任务的状态;备份软件需

6、具有统一监控功能,可以监控到业务主机、业务系统、备份服务器、备份系统的工作状态、资源消耗等数据,并产生报表与报警。考虑到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的鼓励软件新产品自主创新,以具有国家安所有门认可的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优先。规定备份软件供应商需具有本地开发支持能力,可认为用户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务。根据上面用户的需求,对于备份系统的建设,我们建议整个系统应当具有如下的功能和可扩展性:1. 建立具有跨平台、多应用备份保护的统一安全备份解决方案,支持Windows、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32位与64位异构硬件平台一体化的备份解决方案。2. 支持SQL Server、Oracle、Domino、Exc

7、hange Server、Sybase、Active Directory等主流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热备份和劫难恢复,支持数据库支持的增量(或差异)、日记备份和数据库的异机恢复。3. 支持完全备份、增量备份等基本备份功能,支持合成备份等主流技术解决网络带宽的问题。4. 支持针对文献服务器、重要PC的文献进行实时备份和恢复;5. 备份系统具有统一管理和简朴易用的特性。6. 在备份的基础上,以后可以满足适当的异地容灾扩展需求。四、备份方案设计方案内容重要涉及:1. 在现有局域网内部署备份服务器;2. 在需要备份的重要服务器上安装服务器备份模块(如系统备份、Domino、Windows文献备份代理等模块)

8、;3. 管理员定期通过管理控制台管理备份系统;4. 数据方面:SQL数据库、文献、操作系统等重要数据的存储备份,并且对数据的对的性和保密性有良好的解决方案。并且满足5年内数据增长的存储备份需求,并可实现重要数据的异地容灾方案扩展。5. 应用方面:产品采用 C/S 和 B/S 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使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或者Web界面两种方式与服务器形成通信,极大的简化和方便了备份和恢复的过程。6. 管理方面:管理控制台提供Web管理界面和介质服务器;客户端及数据库代理则用于获取安装计算机上的备份数据源,将备份数据传送到介质服务器,完毕备份存储过程。 五、备份系统硬件建议建议采用一台专用的备份服务器进

9、行统一的备份管理,服务器可以采用Windows 2023/2023 Server或者Linux(Redhat Enterprise 4)平台。n 管理控制台服务器基本硬件需求:最小配置:CPU:1GHz 内存:1GB硬盘:10GB硬盘空间(以硬盘作为备份介质)建议配置:CPU:2G Hz以上内存:2GB以上硬盘:100G以上(以硬盘作为备份介质)n 管理控制台服务器基本软件需求:操作系统:Windows 2023/2023 Server、RedHat Enterprise Linux 4,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6.0、Firefox 2.0六、备份存储设备的设计n 基于磁

10、盘介质的备份系统随着硬盘价格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磁盘阵列作为备份的存储设备,本项目中,可以采用磁盘阵列作为备份设备。对于磁盘备份系统解决方案,有两种方式来用于备份存储:1. 备份服务器自带磁盘存储:目前的服务器存储越来越大,对于小规模的数据量(2TB),完全可以采用服务器自带存储的方式用于备份服务器和存储空间。大量的用户采用现有服务器做备份服务器的方式,均是采用此模式,简朴易用。2. 备份服务器+磁盘阵列:这种解决方案中,备份存储空间具有极大的扩展性,是专业的磁盘备份解决方案。七、备份系统软件建议1. 备份策略一个好的备份恢复系统,除了配备有好的软硬件之外,更需要有良好的备份策略进行

11、保证。对于备份系统,必须根据各种应用和业务的解决类型来分别制定具体的备份策略。对于备份系统备份策略的规划,建议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将数据备份任务按业务系统划分,拟定各系统的备份数据量,并为每个备份任务指定专用的介质集;2) 根据各业务系统对备份的需求,以及系统的忙闲限度,为每个备份任务划定可以进行数据备份的时段。3) 合理的选择备份方式。备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数据恢复,在选择备份方式时,要在业务系统性能需求许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少数据恢复时的复杂限度。建议: 对于数据量较大的系统,为减少数据备份对业务系统运营的影响,减少对备份介质的需求,可采用全备份增量备份的方式进行,建议每周进行一

12、次全备,一周内其他时间天天进行一次增量备份; 对于数据量较小的备份任务,或较为关键的业务,则建议天天进行一次全备份,以减少恢复时的复杂限度; 在每次业务数据做大调整后应立即做一次全备份; 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规定非常高、数据变化频繁,需要保护的时间间隔小于30分钟的任务可以采用实时备份。4) 在拟定以上内容后,对普通备份任务的调度策略进行统一规划: 对于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为保证数据一致性,尽量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备份; 一方面保证关键业务的数据备份; 尽量使备份数量在一周内的天天平均分布,可以采用大小数据量相搭配,或关键业务与非关键业务相搭配等方式进行; 5) 根据业务需要确认备份介质保存周期。如无

13、特殊需求,则保存周期的设立应以保证每一 次全备份完毕以前,都有可用介质供数据恢复使用为准。下表给出了一个备份策略定制的示例: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备份任务组一FIIIIII备份任务组二IFIIIII备份任务组三IIFIIII备份任务组四IIIFIII备份任务组五IIIIFII备份任务组六IIIIIFI备份任务组七IIIIIIF备注:F=Full Backup,即完全备份;I=Incremental Backup,即增量备份;具体策略根据用户的规定来定。2. 数据备份过程如前述,在定义好备份策略后,在指定的时间,备份系统就会自动的将所有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通过服务器,采用指定的

14、方式备份到指定存储介质中。在备份结束后,系统会报告备份的状况,然后,系统管理员就会在备份软件管理控制台界面上清楚地看到已经备份的数据的描述。此外,备份软件对存储介质上的数据管理采用的是简朴易懂的目录结构。系统管理员通过该目录下的备份项目可以非常方便的察看已经备份的数据的情况,涉及:这个数据是什么时候对哪个数据的备份,采用的是哪一种备份方式(全备份?增量备份?还是差分备份?)。一个完整的备份涉及一条或几条备份项目,一般涉及一个全备份项目、一个差分备份项目、几个增量备份项目。您可以保存以前的备份在最近一次全备份以前的备份。也可以同时对一份数据做两个备份。备份系统对数据的备份采用的是在线备份,通过数据(文献)代理,我们可以在不断止数据(文献)运营的情况下,对数据(文献)数据进行备份,涉及完全备份、差异备份或者增量备份。3. 数据恢复过程当发生数据损坏时,我们需要从存储介质中恢复数据。通过备份软件管理界面,系统管理员只需要选定相应的数据备份项目(备份管理目录下的相应的项目名,相应某个时间点备份的某个数据库的数据,并有说明),进行恢复(Restore)即可。选择备份项目时,如前所述,一方面选定最近一次完全备份进行恢复,然后选定最近一次累计增量备份,最后选定这次累计增量备份以后的所有增量备份项目,依时间顺序进行恢复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