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32754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教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教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教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教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教案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教案鲁教版五四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少年中国说教 学 设 计 课题22.少年中国说课时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掌握文中的文言句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了解文中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养成自学的好习惯。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和写作意图,培养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奋发有为、进取向上的精神意志。重点难点分析及 突破措施教学重点:朗读并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背诵第三段。教学难点:学习用比喻和类比等方法来阐述道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读、品、悟的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

2、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 设计22.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教 学 过 程(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07年各大电视台热播了一部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其中有一个视频片段给我印象很深,下面咱们一起欣赏下。(课件播放视频) 这段视频朗诵的内容就是少年中国说的节选片段,读来荡气回肠,充满力量。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时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

3、托在你们身上。 二、介绍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三、试读课文。学生自主感受课文,圈出生僻字,分清那些是自己可以感悟明白的,那些是属于疑难问题。 四、听读课文。在试读基础上听录音范读课文,通过听读来纠正自己在阅读上的错误认知,进行比较、评论,进而提高阅读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 恶 怯懦 瘠牛 翘足可待 鹰隼

4、干将发硎 鹰隼 地履其黄 五、再读课文。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注意朗读的语气应以激昂、豪气为主。六、译读课文。1、借助课下注释自译课文。(简单翻译,不强求完美翻译,保留疑难)2、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自译的结果,边交流展示边研究,互相纠正。3、同位两人一组,一人原文,一人译文,开火车翻译课文,全班集体讨论纠正译文(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怯懦、苟且、冤业、吸张、矞矞皇皇、干将发硎、翘足而待、惟也故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天戴其苍

5、,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4、在自译、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自译(2遍以上),消化吸收翻译的结果。5、强化记忆重点字词及句子。(同问题3)6、检测学生课文翻译情况。(提问与挑写相结合)七、读后感悟。至此文言文已经还原为现代文,让学生用现代文的阅读思维谈读后感悟,此环节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整体把握。八、课后作业:将伴你学作为自学提纲,提前进行自主学习。第二课时备课时间:10.12 上课时间:10.13 9.3第7节检测学生字词、课下注释、句子翻译掌握情况。 二、问题突破,导入新课。 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

6、么方法来表现?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1、师生共同理顺文章结构后,确定从主题探究、语言品味两个方面进行个性化品读(精读),提醒学生不要架空文本,要从文本中找答案。2、小组内交流品读成果,确定好小组发言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当中并进行适当点拨引导。3、各组代表交流品读成果。(每个组都要谈,谈过的不重复谈,一轮过后仍有新的意见继续交流)成果预计:(学生可能回答不是十分到位,教师根据学生理解程度适当引导点拨)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段:有针对性的提出观点吾心中有少年中国在。第二段:用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比拟国之老少。第三段:论证历史责任,号召和激励为创建少

7、年中国而奋斗,讴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2、第一自然段中涉及问题(1)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明确: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如果将“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改为“一曰老大帝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肯定不同。因为“一则”、“再则”连用,很清楚地表现出日本对中国的蔑视程度,这就容易引发读者更激愤的感情。 3、第二自然段中涉及问题 (1)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老年人与少年人进行对比

8、,鲜明生动,说理透彻。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的不同: A、老年人 常思既往 留恋心 保守 永旧 少年人 常思将来 希望心 进取 日新 老年人 思既往 照例 少年人 思将来 破格 B、老年人 多忧虑 灰心 怯懦 苟且 灭世界 少年人 好行乐 盛气 豪壮 冒险 造世界 C、老年人 常厌事 一切事无可为 少年人 常喜事 一切事无不可为 D、老年人如 夕照 瘠牛 少年人如 朝阳 乳虎 (2)善于运用排比与对偶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论述文章观点,具有不可阻遏的气势。3 在论证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层层推理,步步深入,富有说服力。4 课文中把老年与少年、封建古老的“老大中国”与大有希望的“少年中国”作对比,极力赞

9、颂少年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偏激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第三段中涉及问题: (1)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 (课文中的句子)(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从第三段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A、展现美好形象的句子:红日初升横有八荒。 B、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有如干将的勇武形象; C、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

10、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D、美哉与国无疆既赞颂少年中国,也讴歌中国少年,表明两者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 以个性化品读交流展示的成果为基础,结合伴你学内容,提出自己仍然存在的疑问,集体交流。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图示小结课文后,教师进行小结: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再次品读课文。 播放重庆电视台品读少年中国说,结合所学,加深理解。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三段;2、练写本课生字;3、进一步强化课下注释及句子翻译。

11、反思后记:梁启教学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1900年,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中国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如何让当代少年感受到那种悸动人心的力量,是学习少年中国说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让学生重温1940年后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以及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品读中慢慢地领悟文字间所流淌的爱国之情比教师死板灌输给学生要好很多。多读多悟,而且很全面地体会到了朗读给理解文章所带来的益处。朗读后背诵也成易事,理解情感更成易事,所谓“品读易达情”在这一课得到很好的验证。少年中国说对中国少年的启迪,对美好祖国前程的展望都给当代少年以很大影响。学生跨越了时代的障碍,历史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直接抓住了文章的精髓,也牢固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但教师在朗读的辅导时间上有些长,用了一课时,在以后的教学上可适当加以调整,以便课堂时间被利用得更充分。另外,在文章第二段的结构上,部分学生的理解显得吃力,也与此文属文言议论文有很大关系,还应探索更好的角度去剖析结构。反思过去,才能创造更好的将来。在教学上,这一点尤显重要。在日后的教学中,借鉴以往,改正不足,才能日臻完善,给学生一个绝对有效的课堂。 教 学 后 记(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