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32741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论事说理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复习议论说理课内链接1.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2.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之上3.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大道之行也4.陋室铭/刘禹锡5.爱莲说/周敦颐6.马说/韩愈7.出师表/诸葛亮8.诫子书/诸葛亮9.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0.曹刿论战/左传1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文学常识一重要作家作品1.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

2、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2.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3.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

3、(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4.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断代史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5.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

4、散文巨著。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二文体常识1.先秦散文先秦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一种是诸子散文,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如论语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2. “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以议论为主,杂文。3.“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

5、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4. “铭”是一

6、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三文言文阅读方法议论说理类文言文阅读方法:1. 议论或想表述的话题是什么(论题)2. 从文中标志性词语、议论句或抒情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论点)3. 分析文章的写法(议论方法或写作手法)4. 把握作者所使用的材料中考真题演练安徽省【三】 (15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7、。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注】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又何间焉 间: (2)小惠未编 编: (3)必以信 信: (4)必以情断之 之: (5)智虽弗及 及: 16.把下面的句子

8、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17.【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2分)18.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4分) 三(15分)15.(5分)(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实情 (4)代指案件、案情 (5)够,达到(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16.(4分)(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就能(开)战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7.(2分)对话(语言);对比(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8.(4分)鲁庄公任人唯贤 曹刿的远见卓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北

9、京市(三)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10、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

11、0.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B. 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C. 夙夜忧叹优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D. 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11.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12、也。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12. 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链接材料一】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

13、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嗣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征魏征,唐初政治家。雅平日,向来。劳慰劳。嗣随后,接下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 虞优處,忧患。 奠枕安枕。 余指岳飞。 【答案】10. C 11. 乙 1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评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雄,回复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话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他心系国家命运,对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