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326488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看云识天气教学案例湖北省葛洲坝西陵中学 段羽教学依据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技小品。课文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怎样看云识天气为重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紧密联系生活,语言瑰丽芬芳,表述层次清晰,是学习科普文章的很好的阅读范例。学生既可以学到科学知识,也可以培养观察生活、思考积累的能力。一、纲目并举,层次明晰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

2、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这里有一个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也就是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才有助于把“看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文章在这方面处理得很完美。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二、语言瑰丽,自然芬芳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段和技巧是语言活泼起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云的变幻多姿。开篇为了具体

3、写“姿态万千”就用了八个比喻,这些比喻准确而生动,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为了具体写“变化无常”,作者用“有日个美丽”,“有时阴森”,“刚才阳光灿烂,一霎间大雨倾盆”进行对比。尤其在介绍各类云的特点时,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运用更是夺目: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写卷云聚积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这些修辞化抽象为具体,让人轻而

4、易举地掌握云的特点,并分辨出各种云的类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加强感性认识,进一步体会文章语言的妙处。文章语言的另一特点事运用了众多的雅词和民间谚语。如二字雅词: 峰峦 招牌点缀 轻盈 绫纱 鳞波 崩塌 弥漫四字雅词:姿态万千 白云朵朵 阳光灿烂 乌云密布 丝丝缕缕 朦胧不清 密密层层 连绵不断 群峰争奇等等。在描写各种云运动的特征时,用了“飘在空中”、“整齐地排列”、“来来去去”、“盖住了天空”。写天气变化时,用了“点缀”、“笼罩”;“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等词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

5、;“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这些谚语包涵了许多知识和道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还应有意识地搜集一些此类生活经验和相关的谚语,既增长了文化见识,又能丰富生活经验。本文以清晰的层次、生动的语言见长,给我们以知识和启迪,是学生辨别生动语言和平实语言的标本,掌握它,区分它对阅读和写作都有意义,学习时要注意比较。当然,这种学习语言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还应该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应鼓励学生自己来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大胆交流对语言的品味和理解,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学资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

6、目标:文章选取对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学习本文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调动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更多的情感认识和文学素养的熏陶。2、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云的变化和云的关系,并延伸到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前因后果,了解自然变化的关联性,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发现问题、仔细揣摩、寻找规律的方法。(2)本文层次条理清楚,学习中要教给学生有条不紊的构思方法,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去体会层次美,避免生硬的结构分析。(3)文章语言生动,出现了大量的平实和生动语言,要注意比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语言美,掌握使语言生动活泼起来的方法。课文的学习应放在正确演读、体味品读

7、、实践运用上。3、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赏读、品味、整理、创新实践相结合的学法来学习课文,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和语言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心得,进而延伸积累新知识,形成资源共享的合作。教学方式1、从日常自然现象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会分析归纳获取的信息,并把积累有效地展示出来,形成合作学习的新局面。2、在阅读中体会生动活泼的语言的妙处,通过范读、演读、品读,开启学生的思维。3、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4、针对文章生活性强的特点,请学生用生

8、动活泼、亲切幽默的语言进行“天气播报”,这样就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语言技巧加以实践,在做法上既是创新,更是学生知识的一次理性应用。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积累展示1、导入: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2、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

9、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2、学生说说获取了识天气的重要信息或经验。 3、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粗略板书) 三、演读概括,理清层次1、 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2、 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思路。四、品味语言,感受生动1、用词语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2、明确使语言生动的方法有哪些。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

10、对比等修辞;使用了某种句式;使用了大量优美的雅词3、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进行评析,进一步感受语言美。五、比较鉴别,加深体悟出示一组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转换的实例,加深语言的理解以说明现代汉语词典为例1、说明其功用:平实用语:它是一本工具书。 生动用语:打比方。2、说明其内容:平实用语:它内容丰富,收录的字、词、词组共5万6千余条。生动用语:用拟人。3、说明其出版社:平实用语: 生动用语:它诞生于商务印书馆。4、说明其编写目的:平实用语:它的编写目的是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生动用语:用拟人。六、激情创想,实践运用1、以“看 识天气”为题,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积累。2、依据课文图片,学生选取一幅现场播发“天气预报”。要求:语言活泼多样,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教师示例第四幅:同学们,据我观察,傍晚的天空出现了霞,这美丽的霞不仅让我们赏心悦目,而且还告诉我们,明天是个好天气,因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吗,所以我肯定地预告明天是个大晴天。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摘抄生活中的谚语,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2、利用网络进一步认识大自然,积累生活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