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诗歌鉴赏之意象蔡维讲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32509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诗歌鉴赏之意象蔡维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诗歌鉴赏之意象蔡维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诗歌鉴赏之意象蔡维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诗歌鉴赏之意象蔡维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诗歌鉴赏之意象蔡维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诗歌鉴赏之意象蔡维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诗歌鉴赏之意象蔡维讲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领先的个性化教育品牌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年 级:九年级 课 时 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诗歌意象导入C 诗歌意象分析T诗歌意境分析授课日期及时段年月日 :教学内容一、 诗歌导入 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文中以“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江水”等景物穿插其中,巧妙而引人深思,如有千言万语寄寓其中。最后,词人把难以

2、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似如江水连绵汹涌,难以断绝。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注:此诗中的景物似乎都带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和学生去讨论,引出“意象”概念。 二、学法初步提炼思考一下,“诗歌鉴赏之意象分析”这一知识点解答要注意什么呢?一、专题精讲 专题概述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指意中之象,指承载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

3、雪”。 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 送李端 专题1: 【难度系数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

4、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参考答案】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专题2: 【难度系数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解析】第一步,描绘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5、,展现了怎样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及意义。【参考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步骤一)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步骤二)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二、学法再提炼1、题型考查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 ,表达了的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考题类型: 1、这首诗

6、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的效果?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请选择角度,简要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解题思路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等。 (3)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规范格式: 该诗抓住(采用)(意象列举)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

7、,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意象的分类:自然景象类:“月”思乡念亲离愁别恨寂寞思归。“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西风、烟、霜”哀怨惆怅,凄苦苍凉。“冰雪”坚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浮云”漂泊的游子。植物类:“杨柳”怨别怀远。“落红”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松、菊”高洁、坚强之志。竹高雅虚心自持气节,“莲”同怜,爱情。“梧桐”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丁香”愁思情结。“红豆”相思。动物类:“鸦、杜鹃、子规、猿”衰亡凄楚哀怨。“蝉”凄凉高洁。“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社会类:“舟、湖、长亭、桥、

8、镜、灯”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愁苦伤感。“登高、凭栏”相思报国壮志难酬。 “吹笛、吹箫、吹笙”别离相思孤寂。“饮酒”豪情悲愁苦闷郁闷。 “折柳”惜别怀远思乡。 “捣衣”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难度系数 】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解析】第一步,描绘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怎样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及意义。【参考答案】此诗描

9、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检测题2: 【难度系数 】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注:此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了怎样的画面?(3分)【解析】 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

10、尚徘徊不下。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 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孤独、徘徊、苦闷无聊的心境表露无遗。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

11、,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参考答案】 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流露出诗人孤独、徘徊、苦闷无聊的心境。 一、能力检测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

12、(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真题连接:(12年杭州) 【难度系数 】2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

13、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解析】 首句借景物渲染离愁,“萧瑟西风”渲染了离别的凄凉;第二句直接抒写离愁,第二句送客的离愁使人肠断,两人默然对坐,滴酒未沾;第三句叮嘱友人一定要记住此时的分手处,暗示友人即将离开,孤独愁苦自此开始;尾句漠漠暮烟、蒙蒙微雨中一直目送着孤独的友人悠悠远去,凝聚并深化了离别的凄楚愁苦。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