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网说明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323976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管网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综合管网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综合管网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综合管网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综合管网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管网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管网说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凤隧道工程综合管网方案设计说明兼顾规划发展需要一、工程概述 本项目金凤隧道工程,位于璧山区与九龙坡高新区境内,道路整体呈东西走向,西起于璧山 区黛山大道相交路口,向东延伸,分别与东林大道、璧青路相交,穿越缙云山山脉设隧道一座, 长 3km ,出隧道后上跨绕城高速与新渝大道,向东止于高新区高新大道。道路主线全长约9.2km ,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 60km/h 。沿线设置四座立交,一座穿山隧道。四座立交分别 为与黛山大道、东林大道、璧青路、绕城高速相交形成黛山立交、东林立交、青杠立交、及金凤 立交。金凤隧道工程内黛山立交至新渝大道之间尚未规划,没有成形的规划资料,且近期无法落实 相

2、关规划资料。目前,黛山大道、东林大道、璧青路、绕城高速以及新渝大道上均有现状综合管线,其中璧 山区域内有多条 110kv 和 220kv 高压线路。部分现状管线平面或高程与新建金凤隧道主线或立交发生冲突,需要迁建,部分不冲突的管 线,继续考虑延用和施工保护。新建金凤隧道主线或立交内需预留适合管位,建设综合管网,满 足周边地块利用要求。受业主委托,我院承担金凤隧道工程范围内的综合管线方案设计。二、设计依据(1)项目业主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2)1/500 地形图和现状管网资料;(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 GB50289-2016);(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2 年版);

3、(5)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6)本项目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三、设计原则(1)统筹规划,同步建设,避免道路同一位置多次开挖;(2)局部和整体相协调,技术和经济相结合,既要求技术先进又讲究经济实用;(3)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流管道优先布置;(4)对现有管线采取保护为主,迁建为辅,确需迁改的,还建管线与现有管线接顺;(5)还建标准遵循“原规模、原标准、原功能”的原则,同时应确保功能恢复,施工方便,规划管线一并实施;(6)为确保车行下穿道排水畅通,立交处设置两套独立排水系统,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四、综合管线方案设计本次综合管线设计范围基本同

4、金凤隧道工程实施范围。设计包含的管线有:电力、通信、军 缆、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等。4.1 设计思路 金凤隧道工程内黛山立交至新渝大道之间尚未规划,没有成形的规划资料,且近期无法落实 相关规划资料。由于本次设计的金凤隧道工程璧山区范围内两侧有多处 110kv 和 220kv 高压铁塔以及高铁线 路,周边地块较难利用,用地性质暂考虑保持现状农田或作为绿地性质,基本没有服务需求。璧 山区内可通过南北走向的黛山大道,东林大道以及璧青路设置各类综合管线主管,形成环网,保 证转输和供应需求。金凤隧道工程内隧道东侧出口至新渝大道,周边主要为绕城高速路、收费站和现状绿化及农 田,服务需求小。因此,本次设计

5、黛山立交至新渝大道之间主线暂不考虑设置各类综合管线主管,仅设置如消 防给水、雨水等管道,同时预留其他管位,远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综合管线。另外,暂不考虑市政管线在隧道内通过,仅考虑隧道自身所需综合管线,具体的隧道管线、 消防等详见隧道工程设计专篇。4.2 电力管线(一)现状管线主线:工程起点 隧道西侧入口处有多处 10kv, 110kv 和 220kv 的架空线路。隧道东侧入口 至设计终点段主要以 10kv 架空线为主。黛山大道:现状两侧均有 1.2mx1.0m 的电缆沟。 东林大道:无现状电力管线。璧青路:两侧有 10kv 架空线。西侧厂区连接道有现状 1100x900 电缆沟。 绕城高速:

6、南段有部分 10kv 架空线。新渝大道:东侧有 900x600 电缆沟。高新大道:北侧有 10kv 架空线。1(二)设计方案(1)110kv 和 220kv 电线根据勘测资料,主线桩号 K2+540和K2+720上的高压线一档110KV学田线与主线净空均不 满足要求,已有业主委托相关具有设计资质的部门进行改造,暂定考虑采用电缆隧道下地处理。 其他高压架空线均考虑施工保护,继续沿用。(2)10kv 线路1)由于主线两侧大部分10kv架空电线平面位置或高程与主线冲突,设计考虑将现状冲突的 架空管线下地处理,设置 K9电力排管横穿主线,在设计范围内两端上杆与现状架空线接顺,具 体改造位置详见平面图。

7、在K8+880终点段的南侧人行道上布置 K202)黛山立交:黛山大道及立交部分匝道两侧设置K12电力排管,同时对东侧现状电缆沟采用排管进行还建,两端与现状或规划管线相接。东林立交:在东林大道距路缘石 3.9m处的西侧人行道下新建 K12电力排管。两端与规划管 线相接。3)青杠立交:沿璧青大道东侧新建 K20电力排管,两端与规划管线相接,与道路两侧现状 电力管线接顺;沿C匝道新建K12电力排管延伸至主线金凤隧道口, 供隧道管理用房及隧道内用 电。青杠立交范围内存在多处 10KV架空电线,本次设计范围内的 10KV架空电线均下地还建为 电力排管,两端新建电杆与原架空电线接顺。4)金凤立交:由于主线

8、两侧大部分 10kv架空电线平面位置或高程与主线冲突,设计考虑将 现状冲突的架空管线下地处理,设置 K9电力排管横穿主线,在设计范围内两端上杆与现状架空 线接顺,具体改造位置详见平面图。5)主线在K8+880终点段的南侧人行道上布置 K20电力排管。4.3通信管线(一)现状管线主线:以架空线路横穿道路为主,基本无埋地排管。黛山大道:东侧有K10通信排管。东林大道:有数根架空线横穿道路。璧青路:西侧有K3K6通信排管。东侧山坡上有两根军缆管线。绕城高速:道路中央绿化带下有 K8通信排管,南段有下穿道路的 K3K4排管。中途有部分2架空线缆横穿或平行道路。新渝大道:东侧有900x600电缆沟。高新

9、大道:北侧有两根 K3K5排管,南侧有K9通信排管,两侧部分有10kv架空线。道路范围内大部分有 K1K4交通监控管线,(二)设计方案(1) 由于主线两侧大部分通信架空电缆平面位置或高程与主线冲突,设计考虑将现状冲突 的架空管线下地处理,设置 K9通信排管横穿主线,在设计范围内两端上杆与现状架空线接顺, 具体改造位置详见平面图。(2) 黛山立交:黛山大道及绿化带内侧设置新建K12通信排管,同时对东侧现状因车行道拓宽而影响的排管进行还建,两端与现状或规划管线相接。东林立交:中央绿化带下新建 K24电力排管。两端与规划管线相接。(3) 青杠立交:沿璧青大道东侧或道路中线绿化带新建K36通信排管,两

10、端与规划管线相接,沿线与道路两侧现状通信管线接顺;沿主线中心绿化带新建K24通信排管延伸至主线金凤隧 道口,供隧道管理用房及隧道内使用。青杠立交范围内存在多处架空通信线,本次设计范围内的 架空通信线均下地还建为通信排管,两端新建电杆与原架空通信线接顺。(4) 金凤立交:对金凤立交改扩建影响到的现状通讯管线进行原孔数改建,具体改造位置 详见平面图。(5) 主线在K8+880终点段的双侧侧人行道上布置 K24通信排管。(6) 所有交通信号灯处均需设置相应通信管线,并埋地预留。4.4燃气管线(一)现状管线主线:基本无燃气管线,仅零星燃气管线横穿道路。黛山大道:西侧有 250燃气管线。东林大道:无燃气

11、管线。璧青路:西侧(|)200燃气管线。东侧上坡内有59燃气管线。周边市政道路有零星(|)57110 管道。绕城高速:西侧有现状(I)711燃气管道,在南段横穿绕城后沿东侧布置。南段有两根(I)108管道平行或下穿道路。新渝大道:无燃气管线高新大道:南侧有DN159燃气管线和一根斜穿道路的 DN108燃气管线。(二)设计方案(1) 黛山立交:黛山大道及绿化带西侧设置新建273燃气管线,同时对西侧现状因车行道拓宽而影响的现状管线进行还建,两端与现状或规划管线相接。(2) 东林立交:距路缘石3.9m的东侧人行道下新建(|)219燃气管线。两端与规划管线相接。(3) 青杠立交:沿璧青大道西侧距路缘石

12、3.7m人行道下新建219燃气管线。两端与规划管线相接,沿线与道路两侧现状燃气管线接顺;沿F匝道新建 机59管道与青杠立交东侧现状(|)159 燃气管道接顺,并沿主线延伸 栢6燃气管道至金凤隧道管理用房供其使用。(4) 金凤立交:西侧现状(|)711高压燃气管道与金凤立交主线新建桥墩冲突,对该区域内的燃气管线进行局部改线,具体改造位置详见平面图。(5) 5)主线在K8+880终点段的北侧人行道上布置 D219燃气管线。4.5给水管线(一)现状管线(1) 璧山区给水现状本次工程西侧在璧山区,北侧为成渝城际铁路站前片区,南侧为青杠塘坊片区。现状黛山大道两侧有4根给水管道,管径分为 DN100 (用

13、于绿化浇洒)、DN150、DN300和DN500o璧青路两侧分别有1根DN200和2根DN100给水管道(用于绿化浇洒)。主线范围基本为农田和现状鱼塘,无现状管线。(2) 九龙坡区金凤镇给水现状隧道东侧出口至新渝大道之间两侧地块尚未开发,周边居民较少,有零星给水管道,管径DN50 DN200。高新大道上现状给水管道管径为 DN100DN300。(二)设计方案根据前述的设计思路。本次设计仅暂定沿主线设置 DN200DN300给水管道,满足消防和绿 化需求,不考虑再设置其他给水主管。(1) K-030K2+540段沿人行道或者边坡下单侧布置 DN200DN300给水管道,西侧与规 划给水管道相接,

14、途中与黛山立交、东林立交以及青杠立交给水管道相接。过桥段给水管道在南侧人行道敷设,同时在隧道西侧进口处预留消火栓。黛山立交两侧人行道下分别布置 DN300和DN500给水管道,两端与规划给水管道相接,2中间与主线给水管道相接。(2) 东林立交东侧人行道下布置 DN300给水管道,两端与规划给水管道相接,中间与主线 给水管道相接。(3) 青杠立交H匝道外侧人行道下布置 DN300给水管道,与璧青路改造后给水管道连接。(4) 废除璧青路现状设计范围内的给水管线,并在西侧人行道上新建一根DN300的给水管道,满足周边区域的供水要求。(5) 沿青杠立交西侧还建 DN300给水管道,两端与规划管线相接,

15、沿线与道路两侧现状给 水管线接顺;沿青杠立交 C匝道东侧车行道下布置 DN200给水管道,与隧道管理用房给水管道 相接,并在隧道进口设置消火栓。沿 A匝道、E匝道及主线等布置DN150给水管道,供绿化及消 火栓使用,使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 120米。(6) 隧道给水管道布置详见隧道说明。(7) K6-650K7+450段沿南侧道路斜坡中布置 DN200给水管道与东侧隧道给水管道相接。(8) K8+431设计终点段两侧距人行道下各布置一条 DN200给水管道,东侧与现状给水管 道相接。(9) 在给水管道上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 120m,且距路边不应超过2m, 距建(构)筑物外墙不宜小于 5m。室外消火栓型号采用 SS150/65-1.6o4.6排水管线(一)现状管线(1) 璧山区排水现状本次工程西侧在璧山区,北侧为成渝城际铁路站前片区,南侧为青杠塘坊片区。成渝城际铁路站前片区排水体制为分流制,部分已建道路下均有雨、污水管道。雨水排入璧 南河支流,污水排入支流侧的截污干管。青杠塘坊片区为分流制,现状排水设施及管网不完善,璧金大道、塘坊西思路、石杨三路敷 设有现状d500的污水管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