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7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323107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7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7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7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7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7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7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7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7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2011福建文综T128分)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l2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思路点拨】本题组考查影响农业发展区位因素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材料信息、分析问

2、题能力。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解读获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地形因素前后变化导致增产效果变化为关键切入点。【精讲精析】1选C,2选B。第1题,审题干、认真分析材料信息:某山区低产山坡地先增施肥料增产甚微,后改山坡地为水平梯田增产明显,这反映了地形坡度发生改变对农业增产明显,因而未改变坡度之前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原因是:该山坡地坡度大。但是坡度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当地的土层厚度、气候和植被覆盖率。因此应该选C。第2题,山坡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后,坡度降低。地形坡度的微小变化对于气候各要素的影响是较小的,因而改变坡度大小对日照时数、气温、湿度影响较小。地形坡度降低,坡度和缓,水土流失减

3、少,增施肥料不易跑肥,土壤保肥效果明显,土壤肥力明显提高,农业增产明显。所以选B。(2011海南地理T9119分)图3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读图3,完成35题。3图4中的气候资料,与图3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 )4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 )A距海洋近 B气旋活动频繁 C多地形雨 D多锋面雨5图3所示区域的典型农业景观为( )A牧场辽阔 B灌渠纵横 C陡坡梯田 D水田密布【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根据图示中的经纬度对该区域进行准确定位,该区域主要位于蒙古国及其与我国内蒙古交界地带。R城是其首都乌兰巴托,Q地是杭爱山脉。【精讲精析】3选B,4选C,5选A。第3题,R城

4、是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寒冷,气温较低。第4题,Q地是蒙古的杭爱山脉,夏季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到达时受到阻挡,多地形雨,降水比周围多。第5题,图示区域的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该区域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不大,较为平坦。(2011天津文综T458分)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2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 、7题。6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A城镇 B牧区C林区D矿区7学生对图2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

5、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提取图中有效信息:(1)分析L湖周围有哪些地理事物,(2)分析这些地理事物中哪些会带来污染。【精讲精析】6选A,7选D。第6题,由图可知L湖周边分布有林区和城镇,而林区不会对湖泊带来污染,污染湖泊的只可能是城镇。第7题,由图中河流的干支流分布及其流向可知牧区在河流的中游主要分布在干流两侧,而在下游分布较广,从而可以推断牧区分布在河流上游的影响因素是地形(河流两侧的阶地),在下游的影响因素是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周边地区)。选项中气候、交通、土壤及技术都无法从图中读出。(20

6、11新课标全国卷T351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810题。8.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9.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

7、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10.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 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1)抓住题干材料中所给出的美国、巴西、中国的相关信息;(2)结合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影响大豆生产的区位因素;(3)联系美国、巴西、中国三个国家主要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特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找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精讲精析】8选C,9选D,10选A。第8题,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属于发达国家,美国的技术力量强于巴西,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影响大豆产量的

8、主要因素是技术和生产规模,而不是气候条件和劳动力的数量,B、D项错误;巴西相对于美国来说,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丰富,因此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很有潜力,C项正确。第9题,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大豆生产起步早于巴西,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及劳动生产率都要高于巴西,A、B、C项错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较美国低,导致大豆生产的成本较美国低,因此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D项正确。第10题,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大豆的质量,A项正确;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劳动力投入,对提高大豆的质量无多大影响,B、C项错误;加大化肥使用量,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但却不利于大豆品质的提高,D项错误。(2011

9、山东文综T24分)11.表1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表1A .印度、日本、中国、泰国B .印度、泰国、中国、日本C. 中国、泰国、印度、日本D .中国、日本、印度、泰国【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水稻的生长习性和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2)四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差异。【精讲精析】选A。由于水稻具有喜温喜湿的特点,因此广泛种植在亚洲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热带雨林区的平原地区,大都采用水田播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印度以平原、高原地形为主,耕地面积大,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因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日本平原狭小,耕地有限,

10、水稻种植面积最小;但日本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高,技术发达,因此单产高。中国水稻种植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近几年推广水稻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产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泰国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但受国土面积较小、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水稻单产量和总产量都较低。二、非选择题(2011天津文综T1329分)12.(29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6分)(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分)S

11、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9分)【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1)能从Y所处的位置判断其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从而判断出风向,由风向及风的性质可判断其对气候的影响。(2)明确洪涝发生的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系特点等。(3)明确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共同原因可从纬度位置、区位等方面分析。(4)产业结构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可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 。【精讲精析】第(1)题,由图可知Y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一月份为北半球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偏西风,且风来自海洋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流,使该地在冬季

12、较为温暖湿润。第(2)题,由图可知M地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的下游地区,气候为季风性湿润气候且多受飓风影响,降水较多且较为集中,地处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在下游地区河流流速较缓,易形成洪涝。第(3)题,从纬度位置来看,两地纬度都较低,光热资源丰富,两者都位于河流的下游,水源丰富,两地都为河口三角洲地貌,土壤肥沃且排灌方便。第(4)题,S市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促进周边地区的工业化,从而使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人口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带动了周边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参考答案】(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4)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