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32304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设想】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高兴与烦恼。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拟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开展。【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拟法,进行探究学习。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

2、草园的局部,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教学准备】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高兴生活的生动体现。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高兴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辞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忆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

3、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抚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

4、恋歌。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三)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局部都是作者回顾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四)检测预习情况给加黑的字注音。确凿( )椹( )斑蝥( )攒( )敛( )鉴( )觅( )秕( )传授( )蟋蟀( ) 蝉蜕( )窦( )拗( )金叵罗( )锡箔( )(五)整体感知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先听录音,然后指定学生朗读全文。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前后两个生活

5、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们的印象。(3)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2、细读百草园局部,划出中心句。3、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4、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六)合作研讨1、百草园里有哪些趣事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七)拓展延伸(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下列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八)作业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2.比拟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