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电工试卷A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32256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子电工试卷A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汽车电子电工试卷A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汽车电子电工试卷A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汽车电子电工试卷A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车电子电工试卷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子电工试卷A(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学年第一学期德清职业中专10 级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期末试卷( A)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填空题 ( 每空 1分,共 30分)1、电路图上标示的电流、电压方向称为参考方向,假定某元件是负载时,该元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元件的电流方向应为并联方向。2、交流电是指电流的大小和 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3、电路有通路 、开路和 短路三种工作状态。当电路中电流 IU S 、端电压 U0 时,此种状态称作短路,R0这种情况下电源产生的功率全部消耗在内阻上。4为了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电气设备常采用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的措施。5晶体管有三个电极,分别是基极、集电极、发射集。6若

2、电流的计算值为负, 则说明其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_相反 _。7、晶体管按 PN 结的排列方式分为 _PNP_和_NPN_两种8、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_角频率 _、振幅 _、_初相 _9、直流电机的结构主要有_定子 _转子 _两大部分组成。10、基本的逻辑门电路有;与门、或门、非门,复合逻辑门电路有;与非门、 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 。11、在 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流为5A,电阻为 30,感抗为40,容抗为 80,那么电路的阻抗为50,该电路为容性电路。电路中吸收的有功功率为750W,吸收的无功功率又为 1000var。二、 单项选择(每小题2 分,共 30 分)1直流电的文字符号为(C)

3、A ACB VCC DCD BC2电流的方向规定为(C)移动的方向A负电荷B负离子C正电荷 D正离子3电阻串联后总电阻 ( A)A增大B减小C不变 D为零4 电流总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这一结论适用于(A)A 外电路B内电路C全电路D组合5 某电阻两端电压为40V,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5A,则导体的电阻为( A)A 80B 600C 200D 3006 一只电阻的阻值为3,另一只为6,将两电阻并联起来,其电阻值为(B)A 4 B 2C 1D 97 我国使用的工频交流电的频率为(C)A 45HZB 60HZC 50HZD 36HZ8 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与相电压的数量关系为(A)A UL=3

4、UPB UL=2 UPC UL=1UP D UL=1UP329 确定一个正弦量的三要素为( A)A 最大值角频率初相位B瞬时值周期初相位C有效值周期 相位差D最小值周期初相位10与参考点有关的物理量(C)A电流B电压C电位 D电动势11触电以人体受到伤害程度不同可分为电击和(A)两种A电伤B电灼C电腐蚀 D电晕12我国用电安全规定中把(C)定为安全电压值A 50VB 100VC 36VD 45V13 单相触电时,人体承受的电压是(B)A线电压B相电压C跨步电压 D复合电压14在三相四线制中,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压称为(B)A线电压B相电压C即是相电压也是线电压15安全保护措施,有保护接地、漏电

5、保护器和(A)等A 保护接地B减少电流C减少电压 D减少电阻三 、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电路一般由电源、负载、导线和控制装置四部分组成(T)2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F)3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状态、开路状态和断路状态(F)4电阻串联时,电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F)5三相对称电源的最大值相等,角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 度( T)6 三相发电机绕组, 向外供电时,其连接方式有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 T)7 变压器可进行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和交流阻抗变换(T)8 在汽车运行中,可拆装蓄电池的正负两极的任意一根线(F)9 测量时,电流表应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电压表应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F )10 汽车点火线圈是利用变压器原理制成的 ( T )四、计算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24V,内电阻R0=0.5,外电阻IRR=11.5,求电路中电流I 及电阻R 两端的电压U。(6分)I=E(R0+R)=24(0.5+11.5)=2AEU=IR=211.5=23VR0K2、求图示电路中A、B、C 点的电位。(10 分)UA =10-4V=6VU B=10VUC=5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