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转调指法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319200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笛转调指法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竹笛转调指法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竹笛转调指法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竹笛转调指法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竹笛转调指法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笛转调指法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笛转调指法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笛转调指法表曲调箕调CDEEFGAB筒音作5CDEEFGAB筒音作6BCDDbEFGA筒音作ABc#CDE#FG筒音作1GABBCDEF筒音作2FGAABCDbE筒音作3EFGGbABcD筒音作4DEF#FGABc【调的含义】 每一支笛子在第三孔的地方都有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这个字母就代表着 这支笛子打开第一、二、三孔所发音的音高。也就是说,这支笛子就是这个调 的。【误区】通常情况,初学者会认为所有的曲子都可以用一支笛子来演奏,还会认为 一支笛子只能吹奏一个调,这是完全错误的。首先,不同音色不同风格的乐曲要选用不同的竹笛;其次每一支竹笛都可 以至少演奏7个调。除了本身第三孔上标注的调,还可以

2、演奏其它 6 个调。演 奏这六个调就叫做转调,这个转调表就标注了笛调、曲调与选用指法的关系。七孔笛】为了方便竹笛演奏的转调,我们在第二孔的下方加开了一个用拇指开按的小孔,所以我们演奏的竹笛叫做 七孔笛。下图:筒音作 2 、3 、6 三种指法中,此小孔的作用非常重要。笛子徒手练习操气练法第一节: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 气。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至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 拉开做扩胸动作,尽量使横隔膜向下压,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再吸为止。静止2 秒钟后,再缓慢地吐气。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下垂于身体两侧, 恢复到原位。气要吐尽,口内发出“嘘

3、嘘”声,到不能再发出“嘘”声为止, 以检验自己的确是把气吐尽了,吸与吐,往返为一次,做16 次第二节: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口鼻同时缓慢 吸气,逐渐使横隔膜下压。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到胸部。 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动作。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 手心向正前,两臂猛地向前伸直,与此同时运用腹部的收缩机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气猛地喷出,要有爆发力,气流越急越好,最好将气一下喷完。重复 16 次。第三节: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臂向左右斜做扩胸动作,然后微张嘴, 以最快速度,猛地吸进大量的气,越多越好。再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 逐渐下垂于身体

4、两侧。与此同时缓慢地吐气,直至吐尽为止。重复16 次。上述徒手练习,是大运动量的运气,吞吐量已达极点,久而持之就能增大 本身的肺活量,增强横隔膜及腹部机能的弹性。从而可以容纳更多的气,再加 上运气的技术,气就显得更长,在演奏时就可运用自如了。指练法第一节:两手心相对合上,手指伸直,然后把双手夹在两大腿之前,对搓 擦掌,做 32 次。第二节:保持自然手形,使腕部放松地旋轮正、反各8 次,做 16 次,左右 手分别进行练习。接着,右手掌心摩擦左手背8 次,摩擦手指8 次,然后变换 用左手掌心摩擦右手背 8 次,摩擦手指 8 次。如此双手交换各做 4 次。最后左 右手握拳,再猛地把十指突然伸张,如此

5、连续重复16 次(注意腕部的放松)。第三节:扳指动作,将手掌伸开,每个手指转换地往手背方向扳压,再往左 右两面扳压,然后手指放松,恢复原状。接着,将每个手指转换地进行甩摔, 要绝对地放松,被甩手指犹如关节骨已断,仅仅皮连着似的,如十个手指都能 甩动则更好。每个手指甩动32 次。手指是笛子演奏旋律及各种技术运用的基础,上述指练法旨在训练整个手 各部位肌肉、韧带及手形的松弛,更是手指功能性的训练。特别是第三节扳指动作中,要有弹性地扳,并逐渐加大扳指的幅度。注意千万不要一下就加大扳 指的幅度和力度,以免把手指扳坏。唇练法第一节:嘴唇“推拿”。两手食指按住上唇“人中”的两边肌肉,以顺时针 或逆时针方向

6、作旋转“推拿”(搓揉),正反各8 次。然后用两食指按住下唇人中 的两边肌肉,同样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作旋转搓揉正反各8 次。第二节:紧闭双唇,使口腔内部做扩大、缩小、再扩大、再缩小的循环往 复动作,如吞食物一般。同时打开咽吼部,如同发“啊”的声音,但是并不发 出音。重复 16 次。第三节:闭唇嘟嘴,然后两嘴角向后收,使嘴唇一前一后反复运动。接着 上唇包下唇,再下唇包上唇,交替进行。上述动作各作16 次最后,上牙刮下 唇,下牙刮上唇,交叉各做16 次。唇练法是着重解决唇部肌肉的灵活性,和风门(唇部)调节的功能以加强 唇肌及口腔喉肌对乐曲所需的应变能力这是省时省力见效的好方法,久而持 之就能自如

7、地适应各种乐曲的需要了。舌练法第一节:上下齿挨住,舌尖自然抵住下齿,嘴里发出“嗒嘎嗒嘎”声,四 个音为一拍,以每分钟170的速度,重复 16 拍为一次,共做 8 次(根据本身条件 可慢可快)。舌的位置向前、靠后各做 4 次。第二节:弹吐练习,双唇紧闭,舌的位置靠后,发“嘣八勒”声,三音为 一拍,以每分钟224 的速度,重复16拍为一次,共做8次。重音放在“嘣”字 上,运用双唇肌肉收缩力量,“八勒”二字是舌的一次自然的滚动,靠舌背的带 动而发音。第三节:舌伸出口外,再缩回去,循环16 次,以增强舌控制前后位置的灵 活性。 舌练法是对舌机能的一种训练,以加强舌的弹性,以及对舌位置控制的灵活性综上所

8、述:竹笛练习的内容不是乐谱,不是音符,而是我们用什么样的 手段,什么样的技巧来展示我们要表达的音乐。竹笛练习的重点就是气、指、唇、舌。竹笛演奏姿势要领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 姆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手才灵。 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 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净。 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 双臂张开四十五, 青龙白虎全都行。 演奏姿态忌做作,严肃认真见真情。竹笛演奏呼吸要领 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吹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吹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 强而不

9、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七孔勢筒音作占務法表丄 j 厂 3 0 5*5 SO6b7 。0 0.07 O 0.01fll C O 0.0 O O 0.02*2 C O O 0.0 O O O 0.03O O 0.04C O O O 0.04#4O O O O 0.0o 5 5七孔笛筒音作 5指法表 so6 b7 oO oo7 O 0.0*i C O 0.0 O O 0.02*2 C O O 0.0 O O O 0.03:o o4C O O O OeO4*4O O O O 0.0tt4O Oo oo *5# i# i o o o o6七孔笛筒音作 5 指法表二图示说明:左侧部分为变化音级的唱名,

10、右侧部分为自然音级的唱名。 带有变音记号的音叫做变化音在指法表中,用黑白不同的圈代表竹笛的指孔,实心圆圈代表按闭该孔 空心圆圈代表打开该孔,半实半空代表半开该孔。【乐理补充】b降号,表示把原有的不带变音记号的音降低一个“半音”.升号,表示把原有的不带变音记号的音升高一个“半音” bb重降,表示把原有的不带变音记号的音降低一个“全音”X重升,表示把原有的不带变音记号的音升高一个“全音”耳还原,表示把原有的带变音记号的音还原到不带变音记号的状态。也就是说,在除了自然的1234567 七个音 ,还有一些变化的音符,这些音 符按照规律排列起来就构成了 十二平均律 下图:7厂6 I5几种常见律制:1.

11、五度相生律 ,根据分音列第二分音与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作为生律要素而 产生的音律。我国古代用“三分损益”法求得五度相生律。2. 纯律,在分音列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间加入第五分音构成和弦形式,作为 生律要素二产生的音律。3. 十二平均律,将纯八度分为频率均等的十二个半音的音律,也叫等比率。现 代大部分中西乐器均能演奏十二平均律的乐器。后面的学习还会用到一些指法表,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就目前同学们指法转 换初期遇到的另外一个指法,筒音作 2 示范举例,今后的 筒音作 3 4 5 6 降 7 相信同学们定会举一反三,不攻自破。当然,前提是要开动脑筋,而且勤加练 习!走孔筲囊音作2擋法表(o) X 2

12、 2 尸 。3 0 2*2 t) eO3 oO OeO O OeO5 O OeO O O OeO6 O O OeO O O O OeO7O O OeO7 O O O OeO7*7O O O O OeOo 2.七孔笛筒音作2指法表2*2 C O3. 。O O O Oe O5u C O Oe O O O Oe O6吟 C O O Oe O O O O Oe O7o o7 0 0 0 0.07*7o o o o o# o*7O Oo oo 22*2 )*2 o o o o3七孔笛筒音作2指法表二留意观察一下,在筒音作 2 的指法中,同时打开第一孔和小孔是 4 ,这 个音是个自然音,但是在筒音作 2

13、的指法中却是一个变化指法。此指法还可以打开第一孔,小孔不动,半开第二孔下半孔,在没有小孔的竹笛 上可以采用这种指法。由此表我们不难发现,变化音 和 变化指法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变化音是指带有变音记号的音,如 #4 这个音,无论何时都是变化音,就 音本身来讲它无疑是一个带有升号的变化音,但是在筒音作 2 的指法中,它的 演奏方法确实打开第一二孔,并没有涉及到半孔指法,所以,这个音在筒音作2 的指法中是一个自然的指法。在转调后,个别变化的音采用了自然音孔的指法,同时,很多自然音却必须 用半孔演奏,因此,半孔的练习时竹笛训练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颤音是竹笛的代表技巧,快速、均匀、流畅、连贯的波浪形音乐效果能给乐 曲增色不少,了解颤音的指法就更加重要!此表只列出了筒音作 5 的颤音指法。与其他出版物不同的是,我们首次列出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