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政策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31905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政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残疾人政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残疾人政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残疾人政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残疾人政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人政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政策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残疾人教育政策分析基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视角姓名:程琳专业:社会学学号:201408042#摘要对于残疾人教育政策的研究不在少数,但通过社会福利分析框架进行的探讨的却并不多,本文拟从NeilGilbert社会福利分析框架出发,对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政策进行简要分析,力图通过该框架让现行政策更加透彻明白。关键词:残疾人教育政策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分析框架#AbstractForthestudyofminorityeducationforthedisabledpolicy,butexploredthroughsocialwelfareanalysisframeworkisnotmuch,thispaperfr

2、omNeilGilbertanalyticframeworkofsocialwelfare,educationpolicyofourbriefanalysisofpersonswithdisabilities,tryingtopassthetheexistingpolicyframeworktoallowamorethoroughunderstand.Keywords:DisabledEducationPolicySocialWelfareSocialWelfareFramework一、名词解释(一)、残疾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3、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的人群,与正常人相比,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在社会化过程中常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而导致自身发展受阻。(二)、NeilGilbert的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人们根据他们各自的立场和目的给予这个概念以不同的解释。根据日本学者一番夕濑康子的解释,社会福利“是泛指解决有关福利问题的各种社会方法和政策”。但是,仅仅作这样的解释是不足以帮助我们掌握社会福利的意义和价值的。因为,福利也涉及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实际的生活状态,并且和各种社会事项相联系。吉尔伯特认为

4、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可以从四个W问题和三个层面入手。四个W问题是指谁领取(who)、领取什么(what)、如何发放(howtodeliver)、如何筹资(howtofund)而每个问题又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剖析每个问题中政策选择的范围、政策选择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以及内在的理论或假设。二、残疾人教育现状由于政策的无侧重性,导致残疾人群体在获取社会资源方面受到隐形的歧视,无法保证自身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有8296万各类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国家统计局,2006)。如此庞大的人群基数表明了有关残疾人的社会政策制定的迫切性和必须性,对于

5、残疾人权益的保护和发展的重视已迫在眉睫,如何通过社会政策及相关服务措施促进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成为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残疾人并不是一个单一性质的群体,他们包括精神病者,智力迟钝者,视觉、听觉和言语方面受损者,行动能力受限者和“内科残疾”者等(联合国,1982),这些特征表明残疾人有其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改变的需求,社会福利政策不仅仅是满足残疾人基本的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政策增强残疾人的自身能力,以达到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改变的目的。三、相关研究回顾以往学者对应于残疾人教育问题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以下方面:1. 研究教育对于残疾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性,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尹海杰通过研究得出了“政

6、府失灵、市场失灵和交换权利失败多重原因造成了残疾人受教育困境”的结论,从多角度阐释了残疾人受教育问题的出现原因以及教育对于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影响;2. 通过某一视角进行残疾人福利研究,如南京大学廖文君通过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要建立关爱残疾人的长效机制,鼓励投资于残疾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社会支持模式,以试图为残疾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和途径”;3. 对残疾人教育政策的某一特性进行研究,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的朱久兵就主要是通过罗尔斯正义论视角研究教育公平性问题,在平等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的审视下,对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7、和方案;4. 从宏观层面对有关残疾人的立法进行研究,如中国人民大学的胡荣就对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残疾人包容与义务教育、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残疾人工作实施机构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当对这些领域进行完善以便更充分地促进和确保所有残疾人平等地享有人权和自由。”以上研究要么是对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予以研究,要么是研究教育对于残疾人的作用,要么是通过某一视角对残疾人的某一方面的政策进行研究,都很少涉及到对于残疾人教育政策的研究,至于在社会福利政策视角下的著述就更少了,笔者希望通过吉尔伯特的福利政策分析框架对残疾人教育政策进行大致的分析,并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提

8、出相应建议。四、吉尔伯特的社会福利政策框架及其相关要素力口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NeilGilbert认为,福利政策设计中的四个维度即根本问题是:社会分配的基础;所分配的社会福利品的类型;提供福利品的策略;福利筹集资金的方式。社会分配的基础是指将社会福利分配给社会中特定的人口或者群体时不同原则之间的选择。社会福利的类型是指分配内容。输送策略是指在地方社区系统(即邻里、城市和农村)这个集合了绝大多数的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层面中,社会福利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可供选择的组织安排。资金选择指资金来源及其从起始点到服务点转移支付的方式问题。在福利政策设计中四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的,而相对完善的福利政策则是通过密切

9、这种内在联系予以实现的,福利政策的发展有其时代性,良好的福利政策要做到与时俱进,并且要逐渐从选择性向普遍性过渡,从不确定、有限向具体、多样化过渡,从公共的及与收入维持相关的向公共的、私人的和独立的过渡,从无限制的类别补助向固定数量的整笔拨款过渡。五、在社会政策福利框架下我国残疾人教育政策的福利分析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调查还显示我国6-14岁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者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另外一部分仍然处于游离边缘,不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这表明,虽然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有所增

10、长,但是还处于较低水平,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大大低于全国失灵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平均水平,残疾人贫困以及受教育程度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福利政策立足于缓解社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给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在福利政策发端之初,接受的人群必须要以牺牲某些权利为代价,带有一定的施舍性质。传统的教育福利主要针对的是因贫困而导致辍学的正常学生,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这种福利政策能够为所有适龄青少年提供平等的就学机会,减轻因教育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发展机会不均等,而对于残疾人的教育政策起初并没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发布和实施都不太积极。任何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布都是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残疾人教

11、育政策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我国现有涉及保护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法规有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这些都凸显了残疾人受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正得到切实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残疾人观念的转变都推动者残疾人教育政策从选择性向普遍性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困于国家财政和社会发展现状,对于残疾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一些轻度残疾人身上,这些人群通过初步的治疗就能够投入社会建设之中,符合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一些重度残疾者也就被排除在社会福利政策之外了,他们的生存和生活主要是依靠邻居和亲

12、属的支持,虽然对于教育有强烈需要,但社会发展并不能予以满足。随着国家“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各项教育事业得到了更加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残疾人的教育政策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残疾人的受教育问题在全社会都得到了日益深切的关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我国社会福利政策的系统化、普遍化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也正得到足够的关注和保护。残疾人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和规范,反映了政府对于弱势人群的切实关注,通过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六、残疾人教育政策社会福利类型在具有福利事业发展经验和历史的西方福利国家仍旧存

13、在着实物和现金两种社会福利内容形式的争论,这说明国家在提供社会福利的同时要注意社会福利的供给方式。对于教育政策社会福利的提供,西方国家就存在实物和现金两种形式,实物主要是指为适龄儿童就近办理入学手续,以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得到受教育机会,而现金主要是为有适龄儿童的家庭提供教育券,至于到何处入学可供政策惠及人群自由选择,这两种形式的存在很好的调和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而我国在现阶段还无法大规模的采用两种形式并存的福利模式因此现阶段的残疾人教育政策社会福利类型主要是以政府提供入学机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残疾人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包括残疾人义务教育、残疾

14、人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残疾人教育师资建设、健全助学金制度、特殊教育辅助手段的研制和推广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实现,通过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模式,使得我国的残疾人教育设施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壮大起来。七、残疾人教育政策输送系统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设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服务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在现阶段,我国残疾人教育政策的输送主要是通过国家机构实现,但同时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除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公益机构的兴办,除此之外,国家还颁布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教育机构的发展,公共事业

15、和私立机构的共同发展,使得更多的适龄残疾人得以接受教育。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师资力量的缺乏,使得我国整体的教育事业发展面临很大挑战,鉴于此,政府通过实行西部大开发以及后来的四万亿投资公共基础建设等发展政策,大力培育人才,鼓励民间办学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紧张态势有所缓解。在西部偏远地区,残疾人受教育问题更加突出,由于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导致残疾人集中入学困难大大加大,为此,政府主要通过集中办学,提供免费食宿等优惠政策吸引适龄残疾人入学,并完善奖助学金制度,以减轻有残疾儿童的家庭经济压力。而在东部发达地区,则主要是支持民间机构的兴办,通过政策导向以及税收优惠等措施增强私立学校招

16、收残疾人的力度。通过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等发展思路,我国残疾人教育问题得以缓解。八、残疾人教育政策资金募集政府是我国公共事业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因此政府财政是各项福利政策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也不仅限于一种。如前文所述,残疾人教育政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由此所产生得所有费用也大多为政府所承担,税收成为主要资金来源。除此之外,公益捐款和民间投资也逐渐发挥着相应的作用,除了传统的红十字会等正规公益机构外,民间公益组织也正发展壮大,通过吸收民间捐款以从事公益活动是公益组织的主要内容。民间投资则主要通过购买政府发型的公益彩票或者直接投资办学等方式促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由于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政府的大力号召,使得民间资本在残疾人教育政策资金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结论残疾人是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福利政策需要侧重关注的群体,这是因为残疾人通过接受教育、增强自身能力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