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补中发掘潜能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317947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弥补中发掘潜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弥补中发掘潜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弥补中发掘潜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弥补中发掘潜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身为家长或老师的你,是否经常发现孩子有如下表现:上课爱走神、答非所问、刚背会的内容很快就忘记、字迹总是歪歪扭扭、不爱与人交流这些孩子常常顶着差生的称谓和别人异样的目光,在莫名的困境中苦苦挣扎。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只是不知道该怎样摆脱这种无奈的状态。事实上,这些孩子的问题在医学上被称为“有学习障碍”,他们是一群被贴错标签的孩子,渴望着我们的重新认识和正确对待。【译者的话】在弥补中发掘潜能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立新现实生活中,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遇到过不少这样滥用标签的例子:有的孩子活泼好动,不是那么规规矩矩,弄不好就会被老师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于是被贴上“自闭症”的标签;还有的

2、孩子比较孤独,就被贴上“孤独症”的标签这些被随意贴错的标签让人哭笑不得,而那些乱贴标签的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个标签很可能会对那个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这些年来,我从事儿童发展和自闭症的研究工作,接触到很多发育正常和异常的孩子及其家长,尤其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对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我感同身受。我进入自闭症研究这一领域的时间并不算太长,2001年,因为一个研究项目需要到孩子的家里进行录像,恰巧遇到一个朋友的孩子。他只有15个月大,我发现他和父母玩耍的时候缺乏与父母的互动交流,尤其是眼神的对接。我当时心里一紧,因为我知道这些行为可能意味着什么。为了避免自己的唐突给朋友带来压力,我

3、跟踪调查了这个孩子近6个月。一天,当我小心翼翼地、委婉地告诉朋友什么是自闭症的时候,我看到了朋友眼中闪过的恐慌,这让我非常难受。我随即陪着朋友的孩子接受了专业医生的诊断,孩子果然有自闭症倾向。从那时开始,我便帮朋友搜集资料,试图找到治愈孩子的办法,可结果令人非常失望,国内的自闭症研究刚刚起步,很难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开始自己的探索之路,把研究方向转向自闭症,而朋友则带着孩子四处求助,寻求治疗和矫正训练。就这样,一个两岁的孩子把我们两个平时很少来往的人联系在一起。至今我们还不时地感叹,是孩子让我们成为了一辈子的姐妹。如今6年过去了,我的朋友艰难地带着孩子,一边工作一边四处求治

4、。而我自己为了探索这个领域的奥秘,远赴美国和加拿大进修,一去就是近3年。再次相聚的时候,朋友非常感慨,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我和先生都觉得,如果孩子将来能够自立的话,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对儿了。”她的话让人觉得心酸,不幸的遭遇改变了他们的幸福观。接触多了这样的家庭,我会时常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慢慢地,我发觉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比以前更坚强、更乐观、更豁达了,对身边的弱势群体更加关心和包容了,对所从事的事业也更加坚定执著了。然而,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仅有同情和关爱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专业的指导,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接纳,当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目前,虽然国内没有

5、国际标准化的自闭症患病率报道,但是粗略估计的数字也在国际报道的患病率范围内。然而,国内对相关研究的投入相当不足,基础研究薄弱、专业人员匮乏、参与训练的机构更是缺乏专业化的指导,这就不难理解当家长们在获悉孩子有自闭症倾向时会感受到怎样的打击了,而打击才仅仅是开始,随后的求治之路则更是艰辛而孤独,甚至是无助。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我不仅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为这些不幸的家庭带去一丝希望,更希望全社会的人们都伸出友爱之手,因为即使自闭症儿童也有自己的强项,比如他们的视觉加工能力较强,有些孩子会有百科全书般的记忆力,只要训练得当,有些人甚至还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无论发育正常的孩子,还是发育异常的孩子,作为一个人,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尊重孩子、科学地教育孩子,其生命之花一定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成为一名家长或教育者不难,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或教育者,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心态,尊重孩子,做一个永远信任他、支持他的师长,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另外,我们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强项和弱项、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怎样利用这些强项和弱项去制订帮助孩子学习的教育计划,以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这是我们能够给孩子提供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