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八中18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316754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福州八中18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福州八中18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福州八中18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福州八中18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福州八中18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福州八中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福州八中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福州八中 18-19高二下年中考试-语文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值:150 分【一】选择题8分1. 以下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无音讯B.根拳而土易江山易改C. 余既为此志既往不咎D.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必较2. 以下选项中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D.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 以下选项中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悲伤焦土。 译文:戍边的士卒叫喊起来,函谷关被攻克,楚人点了一把火,可爱的阿房宫就变

2、成了一片焦土。B. 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译文:他患了佝偻病,背脊高高隆起弯着腰走路,有些像骆驼的样子,老家的人就称他为“驼”。C.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译文:又在庭院中错杂地种植兰花、桂树、竹子等树,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D.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译文:我的妻子回家,她按时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或者靠在桌子旁学写字 【二】默写名篇名句7分4. 填出横线上的句子每题1 分1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2叶上初阳干宿雨,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3歌台暖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杜牧阿房宫赋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6子曰:“十室之邑,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困而不学,!” 论语季氏第十六【三】论语阅读9分阅读以下选段,回答以下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那么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 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4、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那么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那么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5. 解释加点字。2 分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吾与点也6. 以下选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为

5、哪一项2 分A. 以吾一日长乎尔B.不吾知也C.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 加之以师旅7.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 本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先写孔子问志,再写弟子说志,最后是孔子评 志,思路清晰,层次井然。B.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讲求谦让,子路太不谦让,“是故哂之”,表达子路不适合治 理千乘之国的意思。C. 曾皙的志向与孔子的“仁政”“礼乐”治国的思想合拍,加上曾皙的话说得那么 雍容委婉,因此孔子就不由自主地欣赏起来。D.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一句说明在孔子看来,公西华只做个司仪是大 材小用了。8. 把选段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3 分鼓瑟希,

6、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四】文言文阅读13 分阅读以下选段,回答以下问题。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那么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 寇。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 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 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 “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因此旍旄羽祓矛 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

7、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 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有司却之,不去,那么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 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 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 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假设,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 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讲对 曰:“君子有过那么谢以质,小人有过那么谢以文。君假设悼之,那么谢以质。”因此 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 无藏甲,大

8、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因此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 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 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 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 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 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 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因此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 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

9、司,皆 予之以归。史记孔子世家9. 以下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四方皆那么之那么:效法B.必具官以从具:众多C. 孔子趋而进趋:快步走D. 小人有过那么谢以文文:掩饰10. 以下选项中“诸”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2 分A. 尧舜其犹病诸 B. 国人追之,败诸姑蔑C. 举直错诸枉 D. 投诸渤海之尾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孔子有“为政”才能的一组是3 分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 因此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A

10、、B、C、D、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有司却之,不去,那么左右视晏子与景公。3分 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 3分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以下一首宋词,回答以下问题。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3. 作者怎么样描写壮年听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析。3分14. 本词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 分六、复活阅读7 分15. 以下各项中,对作品故情况节的表达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涅赫柳多夫第一次探监,

11、问起了孩子的事,并给了马斯洛娃10卢布的烟酒钱; 第二次探监,先让马斯洛娃在上诉的状子上签名,送给她一张众人合影的旧照片,并提 出要跟马斯洛娃结婚。B. 上彼得堡前,涅赫柳多夫先回到自己的田庄,把土地以特别低的价格出租给农民; 又到从姑姑那儿继承来的田庄,把土地交给农民,收取租金,然后把租金当作公益金或 税款供农民自己使用。C在马斯洛娃看来,涅赫柳多夫向她求婚是因为宽宏大量,还因为从前发生 过那样的事,然而西蒙松却是在她处于目前如此的境况下才爱上她的,他纯 粹因为喜爱她才爱她。因此,她同意了西蒙松的爱。D涅赫柳多夫与马斯洛娃最后一次见面,涅赫柳多夫告诉马斯洛娃减刑的事,而马 斯洛娃告诉涅赫柳多

12、夫,自己情愿跟西蒙松生活在一起,并感谢他的关心,他们分手后, 涅赫柳多夫就在靠墙的小木榻上睡了一觉。16. 填空题,请在格子中填写有关文字。2分1在法庭上,马斯洛娃被误判到西伯利亚口四年,后在涅赫柳多夫和他好友 谢列宁的努力下,得到皇帝的恩准,改判为流放。2当涅赫柳多夫感到内心生活疲沓甚至停顿时,他就把堆积在他灵魂里而成为这 种停顿的缘故的垃圾统统清除出去,他把那个过程称作“口口”17. 简述聂赫留朵夫第三次探监的要紧情节。3分七、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9分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受,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纺织上 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那么叫“

13、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 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只是,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 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那么认为诗书礼乐等基本上周 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因此称作“经”。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 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那么用六寸的简来写。即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 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 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

14、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 语尽管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 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纳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方发表的 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的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往常没有 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特 别累。而“袖珍本”那么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能够看,尽管其庄重性 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从作用上看,论语即是小学教科书,又能够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 颉篇急就篇等基本上识字课本。以急就篇为例,三十

15、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 度特别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确实是识字。论 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差不多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 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能够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 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因此它是能够读一辈字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 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适应。现今 那么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确实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18. 以下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事实上“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 所谓庄重不庄重的。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 也是同样的道理。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