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316727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2.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建立数感,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教学准备:PPT、或主题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师:仔细观察

2、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2.汇报交流。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 2个香蕉。3.动手操作 。(1) 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2) 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和( )同样多;( )比( )多;( )比( )少。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认识 “=”师: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

3、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课件 出示 3 = 3 读作:3等于3等号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2.教学“”(猴和香蕉比)。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引出大于号。师:4比3多,在4 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 “我们把这个

4、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三、练习与拓展1.练习使用“”“”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

5、数。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出示课题)(2)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3)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4)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谁?谁最小?请随意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每个学生用 “

6、”“”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2教学内容:比大小 P17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教具、学具准备:课

7、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的?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师:老师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顺序的排列起来,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数量(多媒体演示)师:猴和桃比?谁多谁少?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猴和桃一样多请多名学生说)2.师:猴和桃一样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3=3(板书)请学生读一读3=3 “=”书空3.教学“32”“34

8、”过程同上师:除了猴与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还可以比什么? 梨和香蕉比:请学生用谁比谁多或少这句话说一说,如果用符号表示呢? 出示42,学生认读。4.梨和桃比:过程同上5.P17的图:有5只兔子和4个胡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胡萝卜,够不够?三、巩固深化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先用谁比谁多(少)说一句话,然后用几比几大(小)说一句话。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2.完成21页第5题。同上3.完成22页第6题:先用几比几大说一说,然后说一说每个符号的意思:如:前面应该填大的数,后面填小的数。独立完成,教师巡视。4.开放作业:用学具,,=,以及数字进

9、行比大小。师: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四、完成课时特训。板书设计:3=3 32 3442 23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

10、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二)排序。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二、探究新知(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要求:看图听故事。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二

11、)引导学生学习“”“”和“=”。1.教学“=”(猴和桃比)。(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2、教学“”(猴和香蕉比)。(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3)请学生

12、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尖头小,对小数。”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5.发散思维。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三、运用知识(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二)游戏:比一比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