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31548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朝巩固统一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秦统一的时间,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始皇的历史作用。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3、掌握汉武帝为开拓大一统所实行的措施;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4、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5、了解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司马迁和史记;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复习重点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2、汉武帝为开拓大一统所进行的措施。3、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三、复习过程(一)、体系构建请按照“政治上实现大一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繁荣科技领先”、“民族关系逐渐加强”、“中西交往日趋频繁”五

2、个方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看谁 做得最快最好。(二)、专题概览1、秦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类别秦始皇汉武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评价2、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项目分类人物朝代成就影响科技数学天文医学3、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特征举例“战”“和”(三)、典例解析例1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A、压制知识分子B、有区别地对待古代文化B、完善法律体制D、加强君主专制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单项选择题,考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本题的题干可以简化为秦汉加强思想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B项不是加强思想控制的目的,C项与题干无关,A项是直接目的,D项才是

3、根本目的。例2:古人张仲素有王昭君诗云:“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 多。”今人翦伯赞则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以上两人()A、都赞扬汉代的和亲政策B、都为王昭君下嫁鸣不平B、都批评汉武帝的战争行径D、都称颂昭君密切汉匈友好关系解析:本题为材料式单项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领悟和阐释能力。本题题干可以简化为: 古人张仲素和今人翦伯赞写诗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D项最符合二人意图。例3下列秦汉科技成就中,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造纸上的发明和改进B、九章算术B、张衡发明地动仪D、华佗制成麻沸散解析:此为最佳选择题,旨在

4、考察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本题题干可简化为:哪项成就推动 了实际的巨大进步?四项都是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相互比较,就世界意义而言还是A项 最大,因为它引起书写史上的一场革命,促进了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四)、典型考题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A、废除丞相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D、建立皇帝制度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刻石记功,当时使用的文字应为()A、甲骨文B、小篆C、 楷书D、行书3、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大兴文字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

5、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A、B、C、D、5、两个中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佛教 建筑的是()A、陕西韩城太史祠B、河南洛阳白马寺C、四川成都青城山D、福建泉州老君像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开纪传体先河,它就是()A、史记B、汉书 C、通典D、资治通鉴7、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 这个问题

6、是()A、国家统一 B、外族骚扰 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新疆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A、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C、公元前73年班超出使西域D、公元前119年卫青打败匈奴9、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A、周朝B、秦朝C、西汉D、东汉10、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其动作模仿虎、熊、鹿、猿、鸟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请 问这种体操是古代哪位医家创编的()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11、【材料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专家指出:作为

7、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楼兰城当时充分吸纳了来自东西各方交通和商业资源潜力,加之邻近孔雀河,河道密布而水 量充盈,楼兰城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一一2001年1月17日南方都市报【材料二】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 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 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一一2001年1月18日华声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途经楼兰王国商路的东方起点是哪一城市?往西方贩运的货物主要有什么?(2) 根据材料二,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3) 要避免楼兰的悲剧重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