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数量表示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312814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数量表示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汉语数量表示法一,基数表示法基数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最基本数目的数.古代汉语的基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比较,主要有三点不同:1,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有字.有是又的假借,读作you.2,缺位处一般不用零补位.3,百,千,万前面的一通常不用.例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至于孝平,郡国百三.(后汉书郡国志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一)二,序数表示法序数是表示事物次序的数.现代汉语中的序数表示法是在基数之前加第,初等,古代汉语中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表示方法.1,基数前加第字.这种序数表示法古今一致萧何第一,曹参次之.(史记萧

2、相国世家)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孔雀东南飞)2,用太上,首,冠等字表示第一,用次,其次,次之,次者等表示第二以下序数.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讪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梗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司马迁报任安书)管子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霸首.(战国策齐策一)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李陵与苏武书)3,记年月不加第字,这与现代汉语一致.例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太元八年,秋七月.(资治通鉴溺水之战)4,省略第字,只用一,二,三”等表示,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3、竭.(左传庄公十年)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日劝农功.(晁错论贵粟疏)5,用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单用时,意思是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如:天帝之季女.(水经注江水)三,分数表示法分数是表示事物是某个单位的几分之几的数.1,分母与分子之间有分字和之字,形成分母+分+名词+之+分子的格式.这是文言文中分数表达最完备的格式.例如: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汉书律历志)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同上)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即八十一分之四十三日,四分度之一即四分之一度.2,有时,分母与分子之间的名词也可以省略,形成分母+分+之+分子”的格式.这

4、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例如: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史记货殖列传)若复数年,则损失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后出师表)3,分母与分子之间只有分字而无之字,形成分母+分+分子”的格式.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史记天官书)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大吕长七寸五分二,太簇长七寸十分二.(史记律书)4,分母,分子之间只有之字,而无分字,形成分母+之+分子”的格式.例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今行父虽未获一吉人,去一凶矣,于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左传文公十八年)5,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分子连写,形成分母+分子”的格式.如: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5、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四,倍数表示法倍数是指一个数的若干倍的数.古汉语的倍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用专字表示固定的倍数.两倍用倍,五倍用爱.例如:种豆三亩,粟倍之.(宋濂王冕传)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爱,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2,只用数词直接表示倍数,而省略倍字.例如: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易器.(商君书更法)人之性情,未能相百,而其智有相万也.(潜夫论赞学)3,表示几倍于某个数时,往往两数连写,前面的数表示倍数,后面的数表示基数,形成倍数+基数”这种格式.例如: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有神人二八

6、,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山海经海外南经)三五即五的三倍(十五),四五即五的四倍(二十),二八即八的二倍(十六)”.五,约数表示法约数又叫概数,是表示大概的不确切数目的数.古汉语中的约数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示方法:1,用整数表示大约数目.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诗经本三百零五篇,孔子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三百,七十子都是就其整数约略而言.2,用相连的两个数字表示约数.例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孔雀东南飞)五六,六七,二三都是表示大约之数.3,在整数后加余,所,许,

7、有余等词表示约数.例如: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一)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后汉书申屠刚传)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资治通鉴赤壁之战)4,在基数前加将,几,且,可等副词,表示近似数.例如:历载将百.(沈约谢灵运传论)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贾谊论积贮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章小女,年可十二.(汉书王章传)六,虚数表示法虚数是表现夸大或缩小意思的数.它与约数不同,约数与实际数目相差不大,而虚数则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或根本无关.1,表示数量多的虚数.古汉语中,表示数量之多,常用的虚数有:三,九,十二,三十六,七十二,百,千,万等

8、.例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史屈原列传)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序)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书王敬则传)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史记封禅书)以上加点的数字都是极言其多的虚数.2,表示数量少的虚数.古汉语中,表示数量少一般常用半,一,三,一二”等表示.例如: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白居易卖炭翁)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夜阑扶策绕中庭,云罅三三两两星.(陆游剑南诗稿)以上例句中加点的数字,都是极言其少的虚数.需要注意的是,常在文言文里看到的用数

9、字组成的成语,都是虚拟之辞,而不是实有其数.例如:一知半解,一刻千金,一呼百诺,一唱三叹,一岁三迁,一饭千金,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五风十雨,九牛二虎,百发百中,千山万水,千秋万代,万紫千红,千变万化,千篇一律,千虑一得,千门万户.七,物量表示法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的词.汉语的物量词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有之,但很不发达,还没有天然单位的量词.在上古,天然单位的表示方法是数词之后再加同样的一个名词.例如甲骨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羌百羌.人十又六人.天然单位的物量词,先秦时代已出现,汉代之后才逐渐增多起来.1,不用量词,数词直接放在名词之前,表示物量.例如: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三人行,必有我

10、师焉.(论语述而)一言即一句话,三人即三个人.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物量表示法.2,不用量词,数词直接放在名词之后,表示物量.例如:牛一,羊一,豕一.(尚书召诰)齐为卫故,伐晋冠氏,丧车五百.(左传哀公十五年)牛一,羊一,豕一就是一头牛,一只羊,一口猪”,丧车五百就是丧失五百辆战车.这种物量表示法,古汉语中比较少见,但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经有了.3,数词带量词放在名词之后,表示物量.例如: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战国策赵策四)令民入米六百斛为卿.(汉书王莽传)4,数词带量词放在名词之前,表示物量.例如:一箪食,一瓢饮.(论语雍也)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孟子告子上)古汉语中

11、的这种物量表示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物量表示法,如果是表示单个物体,往往可以省去数词,只用物量词.例如:晋人败秦师于嵋,匹马只轮无返者.(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匹马只轮就是一匹马一只车轮.八,动量表示法动量词就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词.汉语的动量词产生较晚,上古时期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往往不用动量词,而是直接把数词放在动词之前.据初步考察,汉语的动量词,汉代以后才逐渐出现,宋代以后才逐渐增多.1,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这是动量词产生之前,古汉语中最常见的动量表示方法.例如: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三过就是三次路过,三战三北就是三次交战,三次败北.2,不用动量词,只把数词放在者字短语之后,强调动作行为的数量.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柳宗元捕蛇者说)3,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这是动量词产生之后出现的动量表示方法.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4,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量.这种动量表示方法,古今是一致的.例如: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一柱观头眠几回(杜甫所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