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31055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动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好词好句,学会写简短的解说词。2、能力目标: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办法。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想象画面,观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媒体的运用ppt课件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师:相传在四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根榕树枝,说也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

2、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为壮观。那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人间那得几回闻,成了南国的一道奇观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的天堂。2、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你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天堂(环境优美,物产丰盛)带领这种美的感受读一读课题:?鸟的天堂3、质疑:“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整体感知在学生质疑的根底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发音,难写的字要留意;整体感知课文,初知大意,同时着重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

3、什么次序时间作者见到了什么作者的感叹(三)自主感悟a:品读“美丽奇特的大榕树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自主阅读,要求: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各抒己见。1、师板书(画一棵榕树)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观看视频资料)2、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要求学生把他想到的写在黑板榕树上。3、作者看了榕树后有什么感叹(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4、认真读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1)大的特点: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师:四百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

4、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50个多媒体教室则大)(哇!)师:称誉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我有时机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有时机看请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画面师:称誉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局部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师:怎样理解“卧师:称誉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齐读第7自然段。(2)生命力旺盛的特点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似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则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5、,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四)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动2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适宜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

6、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 2自然段)奇异( 3-4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办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拟的办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比照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7、)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动3【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察看和叙述的办法,养成留心察看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察看和叙述的办法。【教学时数】2-3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动员学生察看,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

8、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观赏爬山虎。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3、

9、学生自由学习。四、汇报交流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背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察看、描写的。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激励灵活表述。4、同桌介绍。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7、指导朗读。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9、从中

10、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高低文来体会,示例: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10、小组比赛朗读。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五、积累语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动4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察看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办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橡

11、皮泥。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rpoint。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翻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办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

12、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驰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上下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

13、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察看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XXXXXXXXXXX看到XXXXXXXXXX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察看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

14、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办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刚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那么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

15、人的意见。)三、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学策动5【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察看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叙述方式。【教学重、难点】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叙述方式。【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谈话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后反应:a、指名分节朗读。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c、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