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三辩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308380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三辩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三辩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三辩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三辩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三辩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重要”三辩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辩讲稿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和在场观众,大家下午好!刚才聆听了反方三辩的总结陈词,可谓是文采斐然,字 字珠玑,但是针对反方辩友的陈词,我想强调以下几点:第一、作为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是主要任务。纵观各大名校校训,复旦大学提出“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 近思” 中山大学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而斯坦福大学也以校训表达了“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的美 好愿望。它们作为影响世界的名校,都不约而同的表达了对 大学生以积累知识为主的美好诉求,敦促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徜徉知识之海,树立报国之志,奉献绵薄之力,完善自我人 格!大学时期,也是人生中思维最为活跃,精神最为充沛的 时期。积累知识,在这一时

2、期,天时地利,事半功倍!而美 妙的意识交流,璀璨的思维撞击,若有丰富的知识为后盾, 这种精神的发散交流将会不断推陈出新,去伪存真,促进知 识的深化和拓展。为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储备。 如此种种,这些,难道不能说明积累知识才是在校大学生的 主要任务吗?第二、我们不否认高科技犯罪的存在及其影响恶劣,但是 纵观全球,高科技犯罪毕竟是少数。并且,知识积累的不足 也是高科技犯罪的诱因之一。试问,那些高科技犯罪者诸如 马加爵朱海洋郭力维,倘若他们从小充分积累名家先贤思想 精华,学会宽以待人,与人为善,那么他们还能向朋友爱人 举起屠刀吗?第三、塑造人格在人的一生中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对于 大学生这一特

3、殊群体而言,以积累知识为主不但能促进学生 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建设和进步,更有利于大学生人格 的塑造和完善。因此,与塑造人格相比,在校大学生积累知 识更重要!第四、知识是塑造人格的基础。大学中庸中谈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 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可见自古以来知识就是修身立人塑造人格的基础。纵观古今中外,那些灿若繁星,德智过人的先贤志士无不 以其丰富的学识,厚重的经验,深刻的思考,不断塑造完善 自我人格,在渺渺历史尘烟中,以其巨大人格魅力,光耀万 世!谢安,这一著名的魏晋贤士,从小博览群书,涉猎古今

4、, 博物多闻,以儒素显。最终以其渊博的学识,过人的胆识, 出色的才能,不屈的气节,留下“东山再起”“雅人深致”的传世美谈!林肯,美国上世纪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其短暂一生中所 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和伟大人格魅力,不但影响了美国社 会,更影响了全世界!正是因为林肯对知识的永不满足,不 断追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新的知识积累,才造就了这 样一位才华横溢,人格高尚的传奇领袖!第五、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在是否能为成就自我、建设国家、推动社会做出贡献。爱因斯坦曾强调: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生命的意 义。而作为在校大学生,只有不断积累知识,丰富学识,才 能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奉献力量,才能更好的献身社会,实现

5、生命的价值!就现实而论,作为新世纪建设生力军的大学生,若没有丰 富的知识,高端的技术,至深的思考,怎能在异常激烈的社 会竞争中求得生存?怎能在各个领域奉献自我?怎能把我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 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当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多元文化相互冲撞.在这样一 个充满变数的社会,我们大学生必须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 然后才能驱善逼恶.即,必须先具备这样的知识,然后方可塑 造人格.正所谓:书读百卷明是非,路行万里辨曲直.没有一定的知 识积累,何谈人格塑造??而大学生若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又何谈成就自我,奉献 社会?远古的惊雷赐予人间文明的圣火 , 科技的进步著就人 类英雄的史诗 ! 我方深信 : 人格展现个人魅力 , 而知 识则将兴我中华 !综上所诉 , 我方一致认为 : 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比塑造 人格更重要!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