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特色渔村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30825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山特色渔村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青山特色渔村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青山特色渔村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青山特色渔村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青山特色渔村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山特色渔村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特色渔村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崂山.王哥庄青山特色渔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青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青岛创意艺佰旅游规划设计院2009.09目录一、 项目概况01二、 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01三、 社区发展原则01四、 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01五、 旅游发展SWOT分析01六、 旅游定位策划01七、 旅游规划布局01八、 旅游项目开发与投资规模估算01九、 旅游市场分析与旅游效益评估01十、 可行性研究结论01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青山特色渔村2、项目区位本项目地处青岛崂山风景区的核心景区太清游览区内,行政区划上属于青岛崂山最东南端的青山社区。3、交通条件青山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崂山风景区内南北两条旅游交通线路汇聚在此:

2、从青岛火车站经香港路或东海路及崂山风景区旅游路,从西向东可直达太清景区北侧的青山,全程约65公里,90分钟车程,而从青岛国际空港到青山也仅60余公里,60分钟车程;北线经滨海大道与崂山风景区旅游路从北向南也可直达本项目所在地。4、自然环境青山社区地处崂山风景区核心区内,山体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自然风光秀丽,山峰耸立,峰林、象形石造型奇特,观赏价值很高,山地地形坡度较陡,植被复盖率高达70%。青山社区三面环海,怀抱多处海湾,青山湾、三亩前湾、试金石湾等共同组成了一条长度为7.2公里蜿蜒曲折的基岩港湾型优美海岸线,岸边礁石经过海浪多年的拍打,形成五彩斑斓的自然断面,一层层厚度不一的地质带展现在世人

3、面前,是难得一见的“海上地质公园”。水深从岸边到湾口递增至20米,湾内鱼、贝等海产品丰富,并建有260米的防波堤式优质渔港。面海依山而建的民居建筑群高低错落有致,多为就地取材的花岗岩石墙,红瓦覆顶,区内道路全部为花岗岩铺就的曲径通幽的台阶路。5、社会环境青山社区陆域面积约5平方千米(7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974亩,人均耕地0.39亩,退耕还林山地850余亩,其中茶田占180亩,其余多为陡峭的山地。青山社区现有居民850户,户籍人口2457人,是王哥庄街道办事处最大的自然村落,社区内从业人员1620人,社区居民主要从事的产业有旅游业、海洋捕捞养殖业、种植业、建筑业、运输业,其中有65%的人

4、口从事与旅游有关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8024元。青山社区通邮通电,有线电视,电话复盖率达95%,有医务诊疗室、幼儿园、小学、图书室、健身房等。6、项目主管单位中共崂山区委王哥庄街道工委崂山区人民政府王哥庄街道办事处7、可行研究依据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国家旅游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初稿)山东省旅游局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 山东省旅游局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旅游局青岛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青岛市旅游局青岛市度假旅游专项规划 青岛市旅游局青岛市海洋旅游专项规划 青岛市旅游局崂山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5、崂山区旅游局等等二、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建设青山特色渔村,不但符合地区与产业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潮流,更能妥善解决摆在社区面前亟需解决的系列问题:1、符合国家与地区大力促进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在2008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旅游业凸现出了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第三产业龙头产业的重要地位。2009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海南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旅游业在产业上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上是综合性消费,是最终消费,同时用了六个“重大”与“重要”重点阐述了旅游业的重要性。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明确提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伟大战略。旅游业因其所具

6、有的巨大产业带动作用、环保生态特征及社会和谐因素,已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而青岛市则是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山这类特色滨海渔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不但适应了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浪潮,而且也是当前解决“三渔问题”(渔民、渔村、渔业)的重中之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2、符合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休闲旅游成了现代人的重要休闲方式。借助崂山风景区的优势客源,凭借社区的山海资源及独特渔家民俗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特色渔村,打造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可使旅游资源得

7、到充分利用,为青岛市民及外地游客提供一处绝佳的民俗性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有力促进崂山旅游及青岛市滨海旅游产品结构的进一步完善。3、是科学解决村庄劳动力就业与景区规范化管理之间矛盾的需要青山社区原是一个典型的渔村,多数劳动力从事渔业捕捞,有着丰厚的渔家文化底蕴。青山社区人均耕地不足0.4亩,人均年收入8024元,就业渠道狭窄,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劳动力富裕社区。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渔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多数渔民从从事海上生产转到陆地找寻就业门路,除继续从事海洋捕捞、养殖的渔民及部分人员外出打工及从事建筑运输业外,大部分人员主要在崂山风景区太清游览区内从事旅游纪念品、土特产零售、导游或经营餐馆、旅店

8、,人员多达上千人,给景区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初步统计,持证导游180余人,无证从事导游工作的近百人;租赁经营摊位150余个,从业人员500余人,流动摊贩近百人,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管理难度加大,引发大量投诉,严重影响到景区形象。这就形成了社区居民要求增加收入与景区要求加强管理的巨大矛盾。随着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开放,渔村中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渔民外出务工,在高等院校受过教育的渔家子女不愿回渔村落户,居民的总体素质呈现下降的趋势,基层后续人才日益缺乏。特色渔村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解决青山社区与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致富的迫切需要。4、是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强生

9、态环境保护的需要。青山社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民俗旅游环境,但因受到景区土地规划的严重制约,良好的自然资源不但没有得到科学的利用,反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象:一是规划滞后,村庄群落布局不尽合理,安全隐患越来越重;二是人口密度较大,而环境卫生等基础配套设施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三是水产加工业排放的污水、生活污水、烟尘等无无害化处理排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特色渔村旅游项目确立后,环境保护将纳入该项目的整体规划布局中,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得到加强,同时将建立起合理的污水排放循环体系,将大大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使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5、是带动社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青山社区200

10、8年总收入2.4亿元,其中集体收入仅151万元,不足总收入的1%,其余为居民经营收入。按行业分类看,种植业收入277万元,占总收数据表明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入的1.1%;林业、牧业收入156万元,不足总收入的1%;海洋捕捞养殖业收入4320万元,占总收入的18%;建筑业收入2890万元,占总收入的12%;运输业收入1078万元,占总收入的4.5%;旅游业、餐饮业等服务业收入1.45亿元,占总收入的60%强,第三产业相对较强。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产业,青山特色渔村的开发建设必将带动青山社区的餐饮、住宿以及相关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有力促进社区居民收入水平与社区经济水平

11、的提高。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为景区内社区经济的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景区内村庄快速、健康发展。6、是带动社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以旅游业、休闲渔业为主要特色的青山特色渔村的建设,将在积极扩大就业、改善群众生活、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民俗风情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效力,将使青山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渔村,成为崂山区发展蓝色经济的一张靓丽名片。三、 社区发展原则1、坚持以旅游为核心的经济建设不动摇生产发展是建设特色渔村的物质基础,是特色渔村建设必须抓住的中心环节。在推进渔村生产力发展中,要实现渔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渔村二、三产业的逐步扩大。一是要以现有的渔业捕捞为依托,加

12、快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和减少近海捕捞,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发展海洋牧场,搞活水产品流通,拓宽第三产业渠道;二是要以渔港为依托规划新渔村建设。要充分利用青山深水港湾多、岸线长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规划建设以渔港为基础,企业为龙头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圈,成为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水产品加工的集聚区域;三是要以旅游为依托规划新渔村建设。要充分利用青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海洋文化、渔家风情等优势,积极探索休闲观光旅游的新路子,及早规划,分段开发,使之与崂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在资源、项目上形成互补,并尽快接轨。2、坚持渔民走生活富裕道路不动摇生活富裕是建设特色渔村的体现,要求渔区群众收入逐

13、步提高,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要以渔民增收为核心。首先,以解决“三渔”问题为工作重点,加强就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为渔民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大力加强渔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解决渔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显著改善渔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针对渔区渔民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的现实,彻底解决渔业捕捞船只中股金分红和劳动收入之间严重不公的矛盾;要引用工业企业股份制的成功经验,来完善渔业股份中的不合理制度,从而使大多数的渔民(雇工)普遍提高收入。3、坚持综合素质提升不动摇渔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升是社区文明的重要内容,而社区文

14、明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的灵魂。不断提高渔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新时期的新型渔民,是社会主义新渔村日益繁荣的根本保证。为此,要围绕公民道德建设,突出文明主题,培育文明乡风。一是要切实抓好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工作,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渔村形成善管理、能办事的干部队伍,成为海岛特色渔村建设的“领头羊”。二是要广泛开展以新渔村建设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倡导践行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着力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推出新的创建内容,努力促进“平安渔村”、“治安安全村”、“高产文明船”、 “文明家庭”等各种文明创建活动更有特色,更富有成效,进一步提高渔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通过培育健康、和谐的文明乡风,使广大群众在生活方式、思想理念、文化娱乐和安居环境等方面得到新的明显进步,在渔村群众中形成遵纪守法、文明守信、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相处和谐的社会风尚。4、坚持乡容村貌整治不动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