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1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306074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经济学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计量经济学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计量经济学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计量经济学1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计量经济学1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1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1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学方法有什么区别?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为主要内容,是由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性学科。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具有因果关系的各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它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而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间的理论关系,更多的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答: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主要研究经济现象中的具体数量规律,换言之,计量经济学是利用数学方法,根据统计测定的经济数据,对

2、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即计量经济学方法或理论计量经济学;二是应用,即应用计量经济学。无论理论计量经济学还是应用计量经济学,都包括理论、方法和数据三要素。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随机关系,二是因果关系。3、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是演绎与归纳的结合?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包含两大基本步骤:设定模型和检验模型。前者是由一定的前提假设出发,经由逻辑变形而导出可检验的理论假说,并将之形式化为数理模型,属于演绎法的范畴;后者则是依托于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和统计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作出在一定概率水平上接受或拒绝原

3、理论假说的判断,属于归纳法的范畴。如果缺少前一个步骤,而仅仅从事经济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那就不再是计量经济学,而是经济统计学的工作;如果缺少后一个步骤,而仅仅对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数理推导,那也不再是计量经济学,而是数理经济学的工作。计量经济学综合了上述两个步骤,将抽象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有机结合,或者说,它既是归纳的,又是演绎的。倘若简单地把计量经济学视为经验归纳法,过度拘泥于计量研究中的模型检验阶段,而不对模型设定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不论回归方法多么复杂和先进,检验步骤多么精细和准确,得出的结论仍然有可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必须认识到,在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

4、,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不仅意味着彼此补充,也导致了彼此限制。由于计量研究中归纳推理的作用在于检验演绎推理得出的理论假说,故而演绎阶段对归纳阶段形成了根本性的限制。如果一项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研究的演绎基础薄弱甚至错误,归纳阶段做得再好也无法弥补蕴含在待检验理论假说中的缺陷。当然,归纳阶段反过来也会对演绎阶段形成极大限制。从模型的基本形式(截面分析还是时序分析?线性方程还是非线性方程?参数估计还是非参数估计?等等)到变量的选择,甚至最初研究主题的确定,都要受到既定的数据条件和已有的计量分析方法的局限,结果往往和“理想的”经验检验相去甚远。在现实中,后一种限制极为常见,几乎

5、在每一项经济学经验研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然而重要的是,不能因为遇到后一种限制而忘记前一种限制;不能为了处理归纳阶段的问题而降低演绎阶段的研究质量;从更根本的层面上说,不能片面强调计量经济学的归纳性质而忽视其演绎性质。简言之,演绎法和归纳法是计量经济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不能偏废。4、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答: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1)设定理论模型,包括选择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议定模型中的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2)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估计模型参数;(4)检验模型,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

6、验、计量检验、预测检验。5、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各自的原理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用途:(1)结构分析,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是对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弹性分析、乘数分析与比较静力分析。(2)经济预测,是从经济预测,特别是短期预测发展起来的。计量经济学是以模拟历史,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找出变化规律为主要手段的。(3)政策评价,是指从许多不同政策中选择较好的政策予以实行,或者说是研究不同的政策对经济目标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异。主要有三种方法:工具目标法,政策模拟,最优控制法。(4)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按照某种经济理论去建立模型,然后用

7、表现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样本数据去拟合,如果拟合的好,这种经济理论就得到了检验,这就是检验理论。6、模型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的预测检验这四级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在经济意义上的合理性。其主要方法是将模型的参数估计量与预先拟定的理论期望值进行比较,包括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判断其合理性。(2)统计检验:是由统计理论决定的,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应用最广泛的同级检验准则有拟合优度检验、变量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等。(3)计量经济学检验:是由计量经济学理论决定的,目的

8、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最主要的检验准则有随机干扰项的序列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4) 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相对样本容量发生变化时的灵敏度,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即所谓的模型的超样本特性。7、下利假想模型是否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什么?(1)=112.0+0.12Rt,其中St为第t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单位:亿),Rt为第t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单位:亿)。(2)=4432.0+0.30Rt,其中为第t-1年底农村居民储蓄余额(单位:亿),为第t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单位:亿)。答:(1)不是。因为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应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有关,而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之间没有因果关系。(2)不是。第t年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对当年及以后年份的农村居民储蓄有影响,但 并不对第t-1年的储蓄产生影响。8、指出下列假想模型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其中,为第t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为第t年居民收入总额(单位: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之和),为第t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单位:亿元)。答:一是居民收入总额前参数的符号有误,应是正号;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这一解释变量的选择有误,它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