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30490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一、基本概念1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 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2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约占有机质总 量的 5065。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高分子化 合物。3 矿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把复杂的有 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 的过程。4 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 过程。5 潜性酸:是由于土壤胶粒上吸附

2、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显出酸性,所以它 是土壤酸的潜在来源。6 水解酸 :用弱酸强碱的盐类溶液(常用的为 pH8.2 的 1mol NaAc 溶液)浸 提, 再以 NaOH 标准液滴定浸出液,根据所消耗的 NaOH 的用量换算为土壤酸量。7交换酸:中性盐溶液如KC1溶液(pH=7)浸提土壤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铝离 子与氢离子的大部分均被浸提剂的阳离子交换而进入溶液,浸出液中的氢离子及 由铝离子水解产生的氢离子,显示出的酸度。8 土壤缓冲性:把少量的酸或碱加入到水溶液中,则溶液的pH值立即发生变化; 可是把这些酸碱加入到土壤里,其pH值的变化却不大,这种对酸碱变化的抵抗 能力。9 土粒密度:

3、单位体积固体的质量(风干)。10 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单位体积的原状土体(包括固体和孔隙)的风干土 的质量。以 g/cm3 表示。11 土壤孔隙度: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12. 团粒结构:土粒的结持体外观形态近似圆球形: 在水中能稳定存在的,为 团粒结构。13 土壤吸湿水: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14 毛管水: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液态水。15 吸湿系数:又称最大吸湿水量,是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 汽分子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的百分率。有时称致死水量。16 田间持水量:又称适宜水分上限,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 渗漏

4、,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17 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 相对年龄。18 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 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19 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20 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C所需要 (或放出的)热量。21 导热性:土壤具有对所吸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性质,称为导热性。导热性大 小用导热率表示。22 土壤热扩散率 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C的 温度梯度下,每秒流入1cm2 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

5、位体积(1cm3) 土壤所 发生的温度变化。23 所谓土水势,就是指土壤水的势能与纯自由水的能量之差。24 在饱和状态下,土壤水份所承受的压力与参照水面的差值,称为压力势。25 由于土壤溶质对土壤水的作用而引起的水分势值的降低,称为溶质势。26 土壤水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势能也不同,有此而产 生的水势称为重力势。27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就是以土壤含水量为横坐标,以土壤水吸力为纵坐标绘制 的相关曲线28 土壤水分入渗 是指在给土壤供水期间,液态水自地表进入土壤的过程。29 土壤耕作(soil tillage),就是通过机械的物理作用,调节土壤松紧度、土壤表 面状态和耕层内部土壤

6、的位置,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 技术措施。30 土壤粘结性:土粒之间相互吸引而粘结的性质。31 土壤附着力:指土粒附着在外物上的性质。32 土壤塑性:在一定水分下,土壤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形状,外力撤消后 仍保持其形状的性能。33 土壤松紧性(坚实度) 是指在垂直载荷作用下,土壤不同深度的抗压能力。 (即土壤抵抗物体压入的能力)34 相对湿度:自然土壤的含水量占田间总持水量的百分比35 适耕湿度:对于旱田来说,土壤的相对湿度在 4060%的范围内时,较适宜于 耕作,此时的土壤湿度称为适耕湿度。36 表土耕作或称次级耕作,是配合基本耕作措施使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 小,旨

7、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37 土壤中含盐量在 0102以上,或者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的交换性 钠,碱化度在 1520以上,有害于作物正常生长的属盐碱土类型,或称盐 渍土。38 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聚的过程。39 脱盐化过程是指盐渍土中可溶性盐在降水、人为因素等作用下降低或排出 土体或迁移到下层的过程。40 土壤中盐分过多对植物的伤害称为盐害。41 抗盐性是植物对盐分过多的适应能力。42 避盐:植物使周围环境的盐浓度降低到遭受盐害以下的浓度水平的一种抗盐 方式。43 耐盐:指植物通过生理或代谢的适应,忍受已进入细胞的盐分。44 潜育化过程是指土体

8、中发生的还原过程,形成潜育层,此层次呈蓝灰色,又 称灰蓝层。45 土壤污染的定义 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而且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的 状况。46 自由水:距离胶体颗粒较远,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47 束缚水:较牢固地被细胞胶体颗粒吸附,不易流动的水分。48 溶质势(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又称渗透 势。49 压力势: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的数值,50衬质势: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 Vm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 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51 主动吸水:由于根本身的生理活动引起的植 物吸收水分的现象,与地上部

9、无关。其动力是根压。52 被动吸水:由于地上部的蒸腾作用而引起的根部吸水,被动吸水的动力是蒸 腾拉力。53 根压:指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54 蒸腾作用指水分从植物地上部分以水蒸汽状态向外散失的过程叫蒸腾作用55. 蒸腾强度:又叫蒸腾速度、蒸腾率,即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蒸腾的水量。 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米蒸腾水量的克数来表示。56. 蒸腾效率:亦称蒸腾比率,指植物消耗每千克水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57. 蒸腾系数:亦称需水量,指植物制造一克干物质所需要水分的克数。蒸腾系 数与蒸腾效率互为倒数关系。58 旱害:是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植物抵抗旱害 的能

10、力称为抗旱性。59 湿害 :指土壤过湿、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田间最大持水量, 根系生长在沼泽化的泥浆中,这种涝害叫湿害。60 涝害: 典型的涝害是指地面积水,淹没了作物的全部或一部分。61 作物需水量:作物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所需要的 水量。62 需水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二简答1 水层的作用(1)在水层下,造成土壤还原状态,有机物分解慢,积累多,氮素呈铵态氮存 在,磷、钾、硅等也易于释放,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2)水层对稻田的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3) .通过水层深浅及落干可以直接起到促进或控制水稻

11、生长发育的作用;(4) .水层的存在,有利于发挥许多除草剂的除草效果;(5) .盐碱地种稻通过水层灌溉,可以起到压盐排碱的作用。2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很多,按其性质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 减少输水损失的措施,这一环节的节水措施主要包括渠系配套和渠道衬砌防 渗措施。(2) 节水型灌水方法,节水型灌水方法主要有:喷灌,微灌,渗灌和改进的地面灌溉等 技术。(3) 提高节水灌溉管理技术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作物种类; 作物生长发育阶段; 地区自然气象条件; 农业技术措施,灌排措施;4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 .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2) .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和运

12、输;(3) 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和叶片的温度;(4) 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气孔开放,有利于光合作用中CO2固定。5.气孔的形态结构和特点: 气孔数目多,分布广。 气孔的面积小,蒸腾速率遵循小孔律。 保卫细胞的体积小,膨压变化迅速。保卫细胞与周围细胞联系紧密,便于物质 及水分的交流。6化学农药污染危害(1) 有机氯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传粉昆 虫等益虫益鸟也有杀伤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2) 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因而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和 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本。(3)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使农药在环境中逐渐积累,尤其是在土壤

13、中,产生了 农药污染环境问题。(4)农药被农作物吸收、进入动物体内,经过生物富集浓缩,使其毒性更大, 这就不仅使得害虫的天敌更易受到毒害作用,而且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的健 康。7 土壤污染的控制与综合防治 首先应严格控制污染源(三废、污水灌溉、农药),对污染土壤可采取措施改良 和利用: 改革耕作制度。根据不同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效应的特点,有选择地种植 作物,有利于降低土壤重金属对农产品的污染。 合理利用污染土地。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以减少 食品污染。 施用石灰、磷酸盐、氧化铁等化学改良剂,可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害。采用 稀酸和氯化铁处理土壤可加速排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14、 客土或深埋等工程措施,是快速和较彻底地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但工程量较 大8 红壤低产原因(1)质地粘重,保水、保肥力强,但耕性较差;(2)酸性强 pH4.55.5;(3)土壤养分一般不高,缺乏有机质和养分元素,速效磷缺乏。(4)易受干旱9 盐碱土改良途径:(1)因地制宜地采取井、沟、渠相结合的灌排水利措施排水洗盐;(2)放淤改良、平地翻松、化学改良;(3)综合治理,培肥改良,提高土壤肥力。(4)抗盐锻练,使植株逐步适应,如稀盐浸种,苗期处理。(5)选育抗盐品种;(6)改良利用结合,抗盐碱栽培,如种稻改良。10 盐碱过多的危害(1)盐土中含有过多可溶性盐类,增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植物生理干

15、旱;(2)某些盐类离子,直接毒害植物根系,造成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3)使植物生理代谢紊乱,质膜透性增大,蛋白质水解加快,氨基酸与氨积累, 光合与呼吸变化。(4)碱土中土壤胶体含有大量交换性钠,增加土壤碱度和恶化土壤物理化学性 质,土壤湿时膨胀泥泞、干时收缩坚硬,通透性、可耕性极差。盐碱土改良应因 地制宜地采取各种井、沟、渠相结合的灌排水利措施,同时结合各种农业生物措 施、进行综合治理,以排除过多盐碱和提高土壤肥力。11选用耕作措施的依据(1)看天:气温、降水、风;因地、因时制宜;(2)看地:土壤特性、水分状况、地形;(3)看庄稼:对土壤松紧度、耕层厚度的不同要求;(4)看效益: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12 少耕法的实质:减少或免去犁耕作业,使耕层只松不翻。13 少耕法优点: 土壤表面紧密,不易被雨水冲走,也可抵抗风蚀; 覆盖的前茬作物残茬,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当降水时可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击,故大大提高了保土、保水、保肥 的能力; 深松土层,可破坏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又可调节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 例,便于作物生长; 减少耕作次数,可降低作业成本,节省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