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30486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仅供个人参考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2009-12-417:29:17阅读4950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适用专业:煤矿开采技术(煤矿机电、矿山安全技术专业可参考)类别:高等成人教育层次:专科设计周数:10周大纲说明一、概述矿井地理位置和隶属关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编制设计报告的依据。二、矿井建设综合评价资源的可靠性,按地质条件确定矿井类型,煤种和煤质,对煤的需要程度。矿井的外部条件,包括铁路运输、水源、电、土地等,设计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要点和指标。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区概述矿区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交通条件,居民点分布情况。矿区内煤矿分布及其他

2、工业和农业生产情况,可供矿井建设和生产用的原料和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矿区的电力供应情况。矿区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冻结期长短和冻土深度,年平均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量,主导风向和最大风速。矿区的水文情况:河流、湖泊、沟渠的分布,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历年最高洪水位。工业及居民用水的水源、水质及供应情况。矿区开发历史和存在的问题。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井田的地形。井田的勘探程度。井田煤系地层概述。地质综合柱状图。井田的地质构造,最主要的地质变动。如断层、褶曲等。其分布情况。有无岩浆侵入现象。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含水层情况,岩层的透水性,井田涌水量。第三节煤层特征煤层埋藏条件:走向方向、

3、倾向和倾斜角度及其变化。煤层群的层数,各煤层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各煤层间的最大、量小和平均间距。煤层的围岩:各煤层的顶板和底板岩石组成。厚度、硬度、容重松散系数,及其他与开采有关的特性。煤的特征: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各煤层的牌号及其用途。煤的硬度、容重和解理性,煤层中含有夹石情况,煤的含瓦斯性、自燃性、煤尘爆炸危险性。本章包括下列图表:1、矿区交通位置图(小插图);2、综合地质柱状图(小插图);3、煤层底板等高线图;4、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表;5、可采煤层特征表;6、煤的工业分析表。第二章井田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井田境界说明井田四周境界及其确定的依据。下部边界有无扩大的可能性。井田的走向长

4、度、倾斜长度(包括最大、最小、平均值)。井田的水平宽度及井田的水平面积。第二节井田的储量说明井田勘探类型,钻孔及勘探线分布情况,储量等级的确定。确定煤层可采厚度。按不同标高(或开采水平)分别计算井田可采储量或采用现场的数据。说明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第三节井田的可采储量确定井田边界煤柱及矿井工业场地、井筒、地面建筑、河流等安全煤柱。确定煤炭的开采损失。按不同标高(或开采水平)分别计算井田可采储量。分煤层按不同标高(或水平)将基础储量和可采储量计算结果汇编成表。第四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工作制度:确定矿井工作日数,每日出煤班数,每班工作小时数。确定矿井昼夜净提升小时数。确定矿井每年的生产能

5、力并说明其确定的依据。核算矿井服务年限是否符合煤矿设计规范的规定。本章包括下列图表:1、矿井基础储量分煤层基础储量分水平计算表;2、矿井可米储量计算表;3、全井田各可采煤层储量总表;4、矿井工业广场永久煤柱设计图和各层煤的损失量。第三章井田开拓第一节概述矿区内外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和评价。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因素和具体情况。第二节开拓方案的选择广泛提出开拓方案:凡是在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的具有代表性的矿井开拓方案都要提出,说明其要点,绘制其方案简图(示意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予以说明。方案的选择与比较:以方案比较法进行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淘汰明显不合理的方案。留下23个方案参与详细的技

6、术经济比较。选出最佳开拓方案:对留下的开拓方案,从技术上分析比较其优、缺点,从经济上概算各方案的建井投资和主要的生产经营费用,从而选取技术上最优越,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作为选定的最佳开拓方案。第三节开拓系统详述对选定的开拓方案的开拓系统详述下列内容:一、井碉娄型或数目;二、井碉位置及坐标;三、阶段数目及高度;四、开采水平的位置,数目、标高,各水平的高度,当采用上、下山开采时,确定上山和下山的长度;五、主要石门或阶段石门的长度及数量;六、井底车场的形式选择;七、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的位置、数量、长度;八、煤层群的联系方式;九、采区划分。第四节井筒布置井筒穿过表土层和岩石的性质,井壁厚度及砌筑材料的

7、选择;井筒断面布置及井筒装备;井筒延深的初步意见。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碉室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及合理性论述,说明调车方式,虫算主、付并存车线长度,验算井底车场通过能力。确定各碉室的位置、支护材料及特殊技术要求;确定水仓容量、断面、长度、支护方式。井底车场的工程量。第六节开采顺序沿井田走向方向的开采顺序;沿井田倾向方向的开采顺序;第一水平保证生产能力的同采采区数和工作面余数;采区接替计划。本章包括下列图表:1、参与技术经济比较的开拓方案示意图;2、开拓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主要情况表;3、开拓系统平面图(1:5000或1:2000);4、开拓系统剖面图(1:5000或1:2000);5、井筒布置平面、断面图

8、;6、井底车场总平面小意图;7、井筒特征表和井底车场及碉室工程量表。第四章采区巷布置第一节设计采区的地质概况及煤层特征采区在矿井中的位置,邻区开采情况,煤层的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煤质、瓦斯、含水性、发火期等;煤层顶、底板围岩性质。采区的范围,工作储量;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二节采区形式,采区上(下)山的数目、位置及用途;第三节采区区段的划分,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层间或分层间的联系方式。第四节采区车场及碉室采区上、中、下部车场的形式、位置、坡度等;采区中部或下部车场的线路设计,说明车场的调车方式;采区碉室:绞车房和变电所位置的选择;确定采区煤仓容量,位置纵横断面尺寸,支护方式等主要参数。第五

9、节采区内开采顺序区段问、分层间、煤层间的开采顺序。第六节采区主要参数采区内主要参数的确定:采区走向长度、煤柱尺寸,上、下区段和上、下煤层(分层)工作面错距。采区主要巷道断面尺寸,支护方式;采区巷道进率,采区回采率。第七节采区生产系统综述采区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综述:煤、材料运输、通风、行人排水、灌浆、供电等。本章包括下列图表:1、采区巷道平面布置图(包括机械设备配备)(1:1000或1:2000);2、采区巷道布置剖面、断面图:(1:1000或1:2000)、(断面图1:50)3、采区上山与上、中、下车场联接示意图。4、采区准备工程量总表;5、采掘接替,回采工作面接替表。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

10、建井计划第一节巷道掘进巷道掘进度指标,掘进工作面的个数和机械装备;矿井采掘比例关系,掘进率和什石率的预计;井巷工程量。第二节巷道断面确定主要巷道(井筒、运输大巷、主要石门、采区石门,总回风道上、下山,上、下顺槽)的断面形式和规格,支护方式。巷道断面大小应符合运输和通风的要求。第三节建井工程与配采矿井移交时的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位置,“三量”控制情况与计算,工作面个数建井工程。配采本章包括下列图表:1、巷道掘进速度指标表;2、各主要巷道断面图;3、建井工期图表;4、“三量”计算表。第六章采煤方法第一节概述概述重点设计层的煤层赋存条件,煤层结构及围岩情况,与领近煤层的开采关系,瓦斯、自燃

11、、煤尘等。第二节采煤方法的选择选择各煤层的采煤方法。对重点设计层的采煤方法说明选择的依据,选择采煤机械。第三节工作面参数工作面长度,采度、进度、生产能力、回采工作面超前距离等的确定。上下区段、上下分层工作面错距。第四节回采工艺方式确定回采工作面的落煤、装煤方式,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选择支架型式和规格,确定布置形式,确定工作上、下出口的支护方式。确定工作面采空区处理方法,控顶距离,特种支架的类型、规格和布置方式。回柱方法和设备,人工假顶材料的选择和假顶的铺设方法,充填材料的选择和充填方式。确定循环作业方式、劳动组织形式。编制循环图表,工人出勤表,技术经济指标表。本章包括下列图表:1、工作面布置图

12、(包括最大、最小控顶距断面图);2、机械设备表;3、工人出勤表;4、循环图表;5、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七章矿井主要机械设备第一节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选择回采工作面、区段平巷(顺槽)、区段集中巷和采区上(下)山各环节运煤设备的类型、规格和所需台数。不必进行选型设计计算。对采区辅助运输轨道上(下)山的绞车设备,要确定一定提升的矿车数(包括验算矿车连接器强度)。通过计算选出钢丝纯,绞车型号并算出电动机功率。对区段平巷和区段集中巷内的辅助运输。只简述其运输方式。第二节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确定大巷运输方式:电机车运输或胶带输送机运输。采用电机车运输时,确定矿车型式和规格,确定电机车型式,规格和供电电压,

13、验算列车制动距离。确定全矿电机车工作台数和在籍台数,确定全矿所需矿车数。采用胶带输送机时,选定胶带运动速度,确定胶带宽度和规格。第三节矿井提升选择主、副井提升容器型式和规格。计算并选择提升钢丝纯。选择并验算提升机。选择电动机。对第一水平验算主提升设备的提升能力。第四节矿井排水矿井水来源,正常涌水量,选择水泵,选择水管,计算水泵工作台数及总台。水仓设计:水仓的容量和数量,规格尺寸及支护方式,水仓的清理。第五节矿井供电设计采区变电所。采区变电所位置的选择;采区固定照明的类型、规格及数量、变压器的选择;采区用电设备技术特征表;采区变压器容量的确定;采区变电所布置平面图。采区变电所规格,尺寸、支护方式

14、。本章包括下列图表:1、运输系统及设备配备示意图;2、提升系统及设备配备示意图;3、排水系统及设备配备示意图;4、采区变电所布置平面图。第八章矿井通风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提出有关通风设计的基本数据;确定矿井通风系统:说明确定的依据,绘制通风系统图。第二节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确定矿井总进风量;风量分配;风量调节的方法和措施。第三节矿井通风阻力计算确定全矿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计算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的最大等积孔和最困难时期的最小等积孔。第四节通风设备的选择扇风机选择计算电动机的选择计算反风措施本章包括下列图表:1、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2、通风阻力计算汇总表;3、通风网路小意图。第九章矿井安全

15、生产措施第一节预防瓦斯及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防止瓦斯积聚、煤尘飞扬、瓦斯与煤尘爆炸的具体措施。第二节防止火灾与水患煤的自燃及防火、灭火措施。其他火灾的预防。井下水患因素及预防措施,井上水患的预防。第三节其他事故的预防顶板、运输、机电等其它事故的预防职工职业病的预防。第四节避灾路线与自救绘制井下发生灾害时人员的撤退路线。井下自救方法。本章包括下列图表:1、矿井避灾路线示意图;2、安全技术措施方面的小插图。第十章技术经济分析与指标第一节技术经济评价与分析对矿井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第二节结语通过评价和分析,对本设计矿井得出评价。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表汇总表专题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第二节第三节分析与探讨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