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陈华伟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30342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陈华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陈华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陈华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陈华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陈华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陈华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陈华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一)(二)1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缜密/慎重 滞笨/呵斥 忏悔/纤细 挑剔/剔除B交卸/琐屑 真谛/取缔 哺育/捕获 贮藏/伫立C渲染/喧闹 秩序/对峙 倔强/挖掘 慰藉/狼藉D霹雳/荒僻 提防/河堤 埋怨/埋没 浩瀚/皓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阻遏 倒记时 大庭广众 穷愁撩倒B烦躁 局域网 锐不可挡 缭绕不绝C杀戮 顶梁柱 张慌失措 臭名昭著D愧怍 和稀泥 微不足道 黄发垂髫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 , , , 。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 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A B C D 4.古诗文默写。(8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2)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5)杜甫在望岳一诗中突出泰山雄奇秀丽、遮天蔽日的句子是: _ , 。(6)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 。5.名著阅读。(4

3、分)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请你结合这部书的叙事线索,谈谈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提示:找准线索,结合典型事例)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9分)材料一:看右图材料二 无论是在人满为患的地铁里,还是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低头族”的身影无处不在,候车的乘客,匆匆赶路的上班族,开车等红灯的司机低头玩手机俨然不只是一种现象,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每天的精神调剂品。更有网友调侃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材

4、料一的漫画内容。(3分)(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感受。(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6分)头一次背娘在市医院住了十天十夜,娘终于出院了。我结完账,一路小跑着回到病房。娘斜躺在床上,见我回来,努力支起虚弱的身子。我递上住院清单,一米多长,12000多元,娘瞅了半天,叹了口气,没说话。算上年初在峰峰医院住院花的4000块,意味着大半年的退休金成了泡影,怎能不令娘心疼?我搀着娘,穿过医院长长的走廊,从来苏水味,还有说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药味脱身出来,步入院内的天井。午后的秋阳,暖暖地照在身上。踩着甬道上斑驳的碎影,感

5、受着阳光的温暖,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骤然响起温弗尔特赞美生活的诗歌世界美如斯。我庆幸,娘从蛛网中挣脱出来。 在医院门口招了一辆计程车,扶娘贴窗坐下,一路上,娘一句话不说,只是贪婪地望着窗外。很快,车到我住的小区。娘惊讶地说:“这么一轱辘,就10块钱?”我笑着付钱,算是回答她的疑问。娘不依不饶地追说:“从峰峰到邯郸才7块五,那可是九十里呢!” 来到我住的楼下,娘执意要自己爬楼,轻微脑血栓初愈,步履蹒跚,刚攀上几级,额头已渗出大滴的汗珠。我在一旁注视着娘苍白的头发,佝偻着的腰,颤巍巍的样子,脑子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脱口而出:“娘,我背你上楼吧”,说完这句话,自己也愣了。活到四十岁,还从来没背过娘

6、,这可是人生头一遭啊。娘也愣了,略显迟疑地看着我。娘一向固执,但这次却没有坚持,只是欲言又止地点了点头。我不再说话,弯腰,在娘面前蹲下,娘伸出双臂,绕过我的肩头,轻轻地伏上我的脊背,手上裸露的青筋好像蚯蚓在爬。 A小心翼翼地,托着娘,起身,迈步,上楼。原以为会很吃力,没想到,娘轻飘飘的,还没有一袋面沉。“曾记当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娘已74岁了,想到我的娘已是风中之烛,瓦上之霜,鼻子一酸,强忍着,没让眼泪流下来。过去,娘含辛茹苦哺育我们的一幕幕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娘一共生了我们三个子女,哪个娘不是背四五年,这样算来,娘竟有15年在背孩子。尤其是我,最不让娘省心,儿时体弱多病,生下来睡

7、反了觉,一放到炕上就哭闹不止,一趴上娘的背就安静下来,直到5岁了,娘还背着我。据爹说,那时的我在娘背上一趴就是一个下午,就像膏药一样扯都扯不下来!不管娘是生火做饭,洗洗涮涮娘就这样背过春,背过夏,背着我们一个个长大,成家,生子。还没来得及喘气,娘又毅然地背起第三代,眼见孙女、外甥从娘的背上稳稳地站到地面,这下,该轻松了吧。但随着我们读书,结婚,买房,她不得不为此左挪右借,又扯下一身的债 我背着娘,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脑子里好像装了架放映机,一会儿正转,一会儿倒转。一步,一阶,一层七十多斤的娘轻飘飘的,却“压”得我鼻子阵阵发酸。 “累不,老二”,正值我回想的当儿,娘的发问把我从过去拉回到现实。

8、我摇摇头,故作轻松地说:“不累。”谁知,她略带愧意地说:“当初要不是困难,也不会买6楼,让你们住着不方便。”当时六楼是顶层,楼价最便宜。蓦地,我的心就像针尖戳了一下似的,隐隐作痛,我哽咽地安慰娘:“顶楼蛮好的,阳光充足,通风也好,还能锻炼身体” B娘接着说了一句:“累!你爬了72级台阶。”刹那间,我错愕无语。7.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8.请分别赏析文中划线的A和B两处人物描写的作用。(4分)A处: B处: 9.第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10.文中的“娘”形象感人至深,请结合文章内容评析她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11.“我”几次差点流下眼泪,结尾又“刹那间,我

9、错愕无语”,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我对母亲有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平等的尊严 新房装修,水电管道改造好之后,便进入贴厨房和卫生间瓷砖的工序,大概需要10天。负责贴瓷砖的韩师傅,40岁左右,高高的个儿,略黑的皮肤,活儿很熟练,话不太多。干累了,他就在阳台上抽支烟。给韩师傅打下手的是他的妻子,一个略略瘦削、面容朴素的农村妇女,干活时,帮韩师傅递瓷砖或和水泥。干到第三天的时候,老公想表示一下心意,也是为了让韩师傅更加负责,决定请韩师傅和他的妻子在一家较有档次的酒店吃顿饭。前一天下午我们告诉韩师傅,他本能地拒绝,让我们不要客气,说这是他的工作,他会尽职尽责的

10、。后来看我们真心实意并一再坚持,他答应了。酒店就在新房的对面。第二天中午,我和老公早早过去点了饭菜,约定的时间内,韩师傅两口子也过来了。看到他们,我略感意外:韩师傅穿了一件白T恤,深色的长裤,非常干净整洁;他的妻子也换了彩色的上衣。干活时,夫妻俩都穿那种深蓝色帆布工作服,由于工作的性质,他们的衣服上沾满尘土和水泥。显然,现在这身衣服是他们为了来吃饭刻意换上的,并且,韩师傅的头发刚刚清洗过,还没有干彻底,散发出淡淡的洗发水的清香。他们进到装修豪华的包间,并没有显得局促。韩师傅只说你们太客气了,接着给妻子拉开椅子,让她坐下,然后自己也落座很绅士的举动。随后的进餐中,韩师傅没有再说什么明显客气的话,

11、神情里,带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坦然。他虽然话不太多,但每句话都大方得体,说起自己乡下的家、孩子、多年打工的经历。他说他不到20岁就出来了,什么杂活都做过,后来学会了贴瓷砖,一干就是这么多年口气里,没有丝毫自卑,只是在平淡地讲述一种不同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经历。吃过饭,我送韩师傅回去,顺便看看装修进展。我看到正在装修的杂乱的房间一角,放着干净的毛巾、洗发水。韩师傅的妻子说,韩师傅干完活就用凉水洗了头发,不想出去洗头耽搁时间,但是一定要洗得干干净净再去吃饭。说话的时候,韩师傅已经在另外的房间换上工作服,然后开始干活了。工作中的韩师傅不再说话,专心细致。我不再打扰他们,同他们夫妻告别。韩师傅的妻子将我送到

12、门口说:“谢谢你们。”我摇头,是我该谢谢他们!因为他们让我知道,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出身如何,我们的尊严是平等的。而我也知道,韩师傅那样正式地去赴那场小小的宴会,并不是自卑,而是对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人,尊重别人并尊重自己,他的尊严就足够高贵。1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平等的尊严”的作用。(3分)13看到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韩师傅夫妻,“我略感意外”,“我”意外什么?后边他还有哪些表现让“我”意外?(4分)14揣摩第段中划线句,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表达“我”心理活动的文字。(2分)15读完全文,韩师傅肯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结合全文探究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三.古诗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10分)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揣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6.下面各组句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