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303384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密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 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 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 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嗨曰:(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国,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日:“安乐公何如? 密日:“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 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

2、一也。”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 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丛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 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 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摘自晋书李密传)【注】醮(jiao):改嫁。烝烝(zhe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安乐公:刘备之子

3、刘禅。(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 命/B.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 应命/C.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 命/D.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 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疏:注释,解释。它与传、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等均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 一。还指奏章。文中指上奏章。B.

4、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专用词语。用来指职务的调动、变动,一般指升官。C.阕: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或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旧时还指服丧期满。文中指 李密为祖母刘氏服丧期满。D.从事:为古代官名,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 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后从事改为参军。文中指李密做温县县令时的下属官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 双亲,不能自己,以至忧思成疾。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 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

5、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 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 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

6、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耍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 “吴人”指“吴国之人”,中间不可断开:据本文前后的语境可知,李密是 不愿应晋朝皇帝的任命的,这就表明,被任命是发生在蜀亡之后,故“蜀平”后应断。 据此确定选B.译文为: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 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

7、养,没有接受官职。(2) A. “文中指上奏章”错,应该为“奏章”。(3) D. “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原文“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 未能如愿“内转”,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才作诗发牢骚说“不如归田”,此 乃言不由衷。(4)暇,空闲的时间:疲,疲劳;师事,拜为师。译文为:(李密)有空闲的时 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 子夏。与,和;言教,言论教诲:是以,因此。译文为: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能和孔明水平 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细

8、碎。答案:(1) B(2) A(3) D(4)(李密)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 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细碎。【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李虔。 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于是 因(此)生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为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 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 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

9、且拜谯周为师, 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李密)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 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 有接受官职。于是上书说 原文,省略)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人,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征召 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 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 ”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李 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 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

10、,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 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 ”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 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能和孔 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 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 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做 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 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

11、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 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 ”武帝对此很生气,(识 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他死在自己家中。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瞥,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 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 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围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洪,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 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 位至上卿,出则事奔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

12、与之争焉。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 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 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承 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木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二世遗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日:“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 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洪属之辽东, 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埋谷

13、,通 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搀,而恬为名将,不 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 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A.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 之/复其官爵B.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 赦之/复其官爵C.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 之/复其官爵D.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

14、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 赦之/复其官爵(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河,古代多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B.季北,古时乘车时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C.期,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D.本于,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A.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瞥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B.蒙恬功劳卓著。他统军北逐戎狄,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C.蒙恬深受重用。

15、始皇帝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亲近,位列上卿。D.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5)蒙恬一生,功勋卓著,而司马迁却评价他“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 本说明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

16、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概括。【解答】(1) A. “大罪”为名词,作“有”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C; “于事”为 介词结构,后置,修饰“敦”,其前不可断,排除D.句子翻译为:赵高犯下了重罪,秦 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宦藉。始皇因 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