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和算法描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301263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算法和算法描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算法和算法描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算法和算法描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算法和算法描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算法和算法描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算法和算法描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算法和算法描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算法和算法描述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二节5学时数:40分钟(多媒体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算法的描述方法;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描述算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和熟悉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等清晰描 述解决问题的过程,确立算法的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算法描述,锻炼学生自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意识,鼓励学生分享思想和反思自我的学习理念。2、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二第一章的内容,也是整个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基础知识,本 节内容对后续章节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从整体上计算机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因本节内容在高一数学模块三第一章中学生已有初步接触,比较简单,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深入地进行授课。3、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高一数学模块三中对算法 的概念和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有初步的了解,且已初步了解面向过程的三种结构,但 未对算法形成抽象认识和理解;还不能对算法做出恰当的描述。4、设计思路:本节课

3、是一堂理论性的课,又缺乏理论的深度,如果只由教师讲解就会显得比 较枯燥,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形成一定的概念,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 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1、出示渡河游戏,要求学生给出解决的办法。2、怎样在全班冋学中找出最咼的同学?积极参与,发表观 点,说出解决的办 法。运用学生感兴趣 的事物,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解(一)算法的概 念通过总结两个实例的算法分析过 程,引出算法的概念。观看课件,与教师 探讨算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将感性 认识提升为

4、理性 认知。(二)算法的特 征展示高一数学模块三第一章的三 个例题,找出算法还具有两个特 点:一个算法有0或多个输入、1 或多个输出。继续总结渡河游戏,得出算法具有 有穷性、确定性和可行性。思考和分析范例, 领会算法的特征。回顾实例,寻找规 律,共同总结。调动学生对生活 的认识和体会,融入对算法的学 习和理解。(三)算法的表 示一自然语言利用渡河实例,细致分析算法,介 绍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设计。领会算法设计的过程: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提出问题:“求三个数中值最大的 数。”一一分析问题一一用自然语 言描述出算法。分步骤讨论和分 析,会运用自然语言设计实例的算 法。对实例进行初步 算法设

5、计,自然 语言易于理解,为后续其他抽象 描述方法作铺 垫。(四)算法的表 示一流程图总结自然语言的优缺点,引出流程 图的表示方法,介绍流程图的基本 结构,分析其逻辑关系的表示。 提出问题:“求三个数中值最大的 数。”一一分析问题一一用伪代码 描述出算法。积极探索、分析, 运用流程图描述 该问题的算法。对比学习,加深 对各类算法设计 描述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设 计算法的能力。(四)算法的表 示一伪代码通过分析流程图不易被转换为计 算机语言,并且表示复杂的问题时 较麻烦,对比引出伪代码。介绍伪代码对算法的描述方法,针 对赋值指令、循环指令、条件指令 和输入、输出指令以及关系运算符 和逻辑运算符讲解

6、一般格式。提出问题:“求三个数中值最大的 数。”用伪代码描述出算法。观看课件,积极参 与分析,结合已学 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体会伪代码 的基本指令。积极分析指令语 句含义。引导学生掌握伪 代码中的指令语 言,以自然语言 描述实例为基 础,进步运用 伪代码描述,提 高学生对算法的 理解。三、归纳总结总结算法的概念和特征,以及算法 设计的表示。回忆,记录总结本课学习内 容,梳理学生应 掌握的知识。四、课后延伸回顾高一数学模块三中介绍求两 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两种经 典方法:“更相减损术”和“辗转 相除法”,同时给出两组数据分别 求他们的最大公约数:(12,16)、(2678945、465)。分组

7、讨论,展 示各组设计方案。同种描述算法的方法对比,分析各 组设计出的算法是否最佳。互相讨论、积极探 究,分组以两种不 同的算法求两组 数据的最大公约 数,并进行总结反 思。发现对于第二 组数据,“辗转相 除法”算法的效率 明显高于“更相减 损术”。让学生发现解决 同一个问题的算 法不是唯一的, 选择不同的算法 编写的程序,计 算机运行的效率 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而让学生 体会到算法的设 计在应用计算机 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课后反思:1、整个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条理清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来。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开始的渡河游戏,一下子将学生从没有上机的失望中吸引过来; 二是整堂课都在围绕实例进行讲解,同时有些内容是基于高一数学模块三中的已学知识,知识 点的难度小。如“课后延伸”部分的求最大公约数的两种经典方法在高一数学中已有介绍,所 以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2、本堂课内容略显偏多,由于时间问题,有些地方的讨论不够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