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29995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轴线位移(一)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二)原因分析:1. 模板翻样错误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就位;2. 构件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 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 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 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造成模板位移;7. 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三)防治措施:1 .要求施工单位将复杂

2、部位的模板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以此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相关人员要审核模板加工图及技术交底;2. 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同意模板安装。3.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模板底部位置准确;4.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 混凝土

3、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二、标高偏差(一)现象:测量检查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或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二)原因分析:1. 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或标记有误差;3. 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 楼梯踏步或降板等部位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等。(三)防治措施:1. 每层要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 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要经常对标高标记进行复核,严格按标记施工;3. 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

4、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积误差,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3个(可按实际情况增加),以便复核;4. 楼梯踏步或降板处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三、结构变形(一)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二)原因分析:1 .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 .组合小钢模,未按规定设置连接件,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 .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 .竖向承重支撑的地基土未夯实,未垫平板,支承处地基下沉;5 .门窗洞口内模处顶撑不牢固,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 .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

5、压力,导致局部胀模;7 .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 .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导致模板变形。(三)防治措施:1 .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混凝土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如图17);2 .支撑底部若为回填土方地基,应先按规定夯实,设置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 .组合小钢模拼装时,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 .梁、墙模板上口必须设临时顶撑,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由于碎浇筑时有胀力,设置顶撑时

6、其长度可率小于梁、墙宽度;5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6 .对于跨度方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四、接缝不严(一)现象:由于模板接缝不严,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如图18),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二)原因分析:1 .模板翻样不准确,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2 .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接缝措施不当;3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三)防治措施:1 .要求施工单位认真翻样,

7、加强过程管理,强化质量意识;2 .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充分吸水;3 .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4 .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合理(可采用双面胶纸),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5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缝间加双面胶纸)。五、脱模剂使用不当(一)现象:模板表面涂刷废机油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二)原因分析:1. 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 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刷过厚;3. 使用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又影响了混凝土表观质量,还不利于后期装修面层的施工。(三

8、)防治措施:1. 拆模后,必须及时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 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3. 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遍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4. 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安装模板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脱落。六、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一)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造成混凝土离析、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二)原因分析:1 .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该部位混凝土不实或气孔过大;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筑自由落距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造成振捣不实。(三)防治措施:1 .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体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2 .高柱、高墙(超过3mxM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