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安全是重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29598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的安全是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园的安全是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园的安全是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园的安全是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园的安全是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的安全是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的安全是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的安全是重点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幼儿园应十分注重对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必不可少,因为看护、爱护不如自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应放在工作的首位,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呢?首先全体教职工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不可

2、大意,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专题活动、宣传讲座等形式为幼儿及家长进行生动的自我保护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健康教育课上用形象的语言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了遇到鼻子出血怎么办、摔倒后要注意什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等等具体的问题,同时用动作引导孩子究竟该怎么做,使他们真正理解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可以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向家长介绍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总之,通过多种途经方式让幼儿掌握有关安全知识,对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

3、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幼儿第一,教师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本着“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无备有患”的原则,提高自己的责任心,细心开展每一个活动,教给幼儿多方面的安全知识,避免幼儿危险和意外的发生,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1、在愉快的游戏中有意识的学习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自然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得力所能及的防灾、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以及保护自己的经验,也可满足幼儿情感的需要,获得成功和信心。因此,游戏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游戏

4、进行安全行为的练习,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教师要充分挖掘角色游戏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尤其是蕴含其中的安全行为方面的表现,发挥其安全教育的作用。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老师一方面要创设自由、宽松、温馨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一方面可有意识的发展出“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游戏情节;组织开展“红绿灯”游戏,让幼儿掌握“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走在人行道上或斑马线上”、“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有关规则。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吸收了丰富的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游戏性质的角

5、色表演,获得了深刻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自我保护行为的锻炼。体育游戏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防不胜防。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动作的协调性及手臂、大腿肌肉的力量,影响着幼儿安全自护。可以通过“抓尾巴”、“大风和树叶”等有趣的游戏,增强幼儿躲闪、呼喊等快速反应能力;还可以设计专门的体育游戏演习求救技能,如尝试越过障碍物。通过这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提高幼儿的行动反应力。一旦面临相应的危险事情,经过训练的孩子因为有行为和心理的准备,自救逃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情境游戏师幼共同创设一种模拟意外或灾难的特定情境,让幼儿设想、体验身临其境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它具有防真性、情景性和角色性的特征。例如创设一个“火场

6、逃生”的场景:某处发生火灾了,旁边有水、毛巾、被子、衣服、门、窗等多种物品,幼儿当场进行保护自己的逃生演练。通过情境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从小具有灾难自救的意识,并能想出一定的办法解决遇到的有关灾难自救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幼儿战胜灾难的勇气、信心和智慧。2、在一日生活中自然渗透纲要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让幼儿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才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应该怎样做,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避免出现幼儿的伤害事件。

7、如;入园不带小刀、扣子等危险物品进园;进餐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以免呛着);睡眠正确睡姿,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含着东西睡觉;行走行走时抬头挺胸,手前后自然摆动,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以免碰撞、摔倒);游戏等活动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专题或渗透性的安全教育活动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为;离园有序活动,静待家长,安全返家等等。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天就能奏效的。因此,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方法外,还要经常提醒,不断强化,逐步形成幼儿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由于意外事故的残忍性,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将事件真实再现,而只能言语描述,很难引起孩子的重视,例如告诫

8、幼儿“不能独自去游泳,可能会溺水”,幼儿是很难理解和重视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要抓住契机,让幼儿引以为戒。如针对孩子不遵守规则而发生摔伤事件,当孩子对摔伤的后果有清晰认识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思考:还有哪些情况会出现事故,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危害,应该怎样预防等等。3、在未雨绸缪的演习中实践 进行安全模拟演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比如幼儿园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自救或疏散演习预案,各班教室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向幼儿讲清为什么要进行演习即演习的目的、意义,使幼儿做好心理准备,还要注意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思考、讨论防灾、避震、躲避伤害等自救的方法,在进行实战演习,才能起到应有

9、的效果。除了其他的安全行为练习和巩固外,幼儿园要未雨绸缪,将安全模拟演习常态化:除了各班平时加强教育和训练外,最好一学期开展23次全园性的大型演习,让幼儿对紧急情况和突发灾难有较好的应对。4、在适度的自然后果法中内化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自然后果法,即让幼儿从行为的自然后果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使孩子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负责。自然后果法可以帮助幼儿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他们在自己的不恰当甚至危险行为导致的后果中获得体验,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例如孩子的手指被火烫了一下,知道被火烫了会疼,以后就再不会随便接近火了。如果他曾从高处跳下时被摔疼了,以后走到高处自然就小心了。这就是孩子从自然的后果中懂得

10、了如何去做。当然,这种“自然后果法”仅适用于不会导致幼儿身心的严重伤害、没有生命危险以及不给家庭带来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况。如果幼儿玩火而成人不及时阻止,则可能出现家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如果说前面几种方式或多或少有“教育”的痕迹,那么自然后果法则是通过儿童自己的过失行为获得必要的警示,其抵触情绪小,能够引以反省,促使其改正过失,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有时幼儿并不必然体会自身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需要教育者帮助幼儿找出他们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有效的引导幼儿。与此同时,还要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具体指导,使幼儿弄清楚:做事或行动应当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在家喝豆浆太急被烫到手后,家长要指导孩子通过触摸试探、吹凉等方法预防烫伤。5、在家庭生活中巩固教师要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父母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安全行为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如家长平常带孩子外出时,应指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并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指导幼儿明白走失时怎么办,让孩子牢记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等。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必须全方位出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幼儿远离危险,远离意外,远离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