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安排四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29326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安排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教学安排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教学安排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教学安排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教学安排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安排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安排四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学安排四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消逝,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安排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安排 篇1新课程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课题探讨在省教科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试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顺当地开展了一年半的探讨工作,取得了肯定的探讨成果,达到了预期的阶段目标。为进行本课题的进一步探讨,顺当完成课题探讨任务,特制定我校20xx年上学期课题探讨工作安排。一、指导思想:深化贯彻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义务教化

2、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发出数量足够,能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的“合理、合时、合用”的优秀的数学教学资源,并开展“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探讨”,将已经开发的教学资源包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课题探讨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研水平的提高,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二、总体目标:1、仔细完成本学期总课题组安排的资源包开发任务,力争开发出好用、精致的优质教学资源包。2、进一步充溢学校数学站以及老师个人博客,广泛收集、整理我校老师自行开发的教学资源,为广阔师生供应沟通学习的平台。3、接着开展“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探讨”工作,并作好试验记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4、边开发边探讨边做好本课题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包括纸质的和电子文本),全面迎接本学期的省课题中期评估工作。5、开展征集供4、5、6年级运用的教学资源“实践活动与嬉戏”,“背景与故事”等的活动。三、主要措施:1、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社会力气的支持,保证本课题必要的经费开支,并刚好向学校领导汇报课题的进展状况。2、对课题组成员提出探讨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方法督促各探讨人员主动参加探讨工作,完成好探讨任务。3、进一步依据实际状况建立健全课题探讨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课题工作安排,期末进行课题工作总结。3、开展自学、研讨、专家讲座、教学比武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促进课题的开展,

4、提高试验老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探讨实力。4、实行肯定的激励机制,充分提高试验老师的主动性,保证课题探讨的顺当开展。四、主要工作:1、召开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传达上级精神,确立本课题今后的探讨方向,布置本学期课题探讨工作任务,对课题探讨人员提出探讨要求。探讨方向:在完成总课题组安排的工作任务同时,进一步明确本校子课题特点的“特性”探讨任务,即结合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收集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充溢和完善本校的数学站,同时做好“课题资源有效利用探讨”工作。五、工作任务:完成6个资源包的开发任务。详细分工如下:资源包名称 年级 开发者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四 米来 张莉三角形的相识 四 黄维、谢斌、左伏兵长

5、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五 刘伟、李理、赵资源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 刘芳、肖茵、王清江解比例 六 周志华、黄霞辉、罗中意图形的测量 六 聂晶 钟连平每位探讨人员充溢自己的个人博客。1、做好“课题资源有效利用探讨”工作。(主要为一、二、三年级试验老师)2、为督促老师完成好课题探讨任务,杜绝“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的现象,保证资源包的开发和其他工作的质量,定期对老师的完成状况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刚好进行通报。3、结合学校教研专题活动“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源。4、做好探讨成果的推介工作。推出35篇文章(论文、案例、探讨报告等)向各报刊杂志社举荐投稿发表。5、召开学

6、期课题工作总结会议,上交新开发的教学资源包,上传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及教学反思等到学校资源库。小学教学安排 篇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学问单一的传统模式,注意促进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学问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一、教材分析该教材依据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加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

7、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索或开展相应的活动。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索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敏捷。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阅历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化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图标:包括“活动、沟通、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探讨、探究、阅读

8、、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供应一个可供探讨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加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加者和创建者。二、指导思想1、主动转变观念(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敬重学生的生活,依据学生实际须要组织教学活动,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爱好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开心地生活、成长,获得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建性地运用教材。

9、要留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长,刚好、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敏捷有效地推动教学过程,增加教化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阅历,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敬重他们的权利和特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敬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

10、性的、激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3)树立与时俱进的老师观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加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相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同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须要;要敬重学生的体验和推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索;要和学生交挚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汲取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提倡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究和创新。2、留意整体把握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宠爱的挚友

11、,让他们情愿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许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依据自己的教学须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三、教学理念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实力,驾驭必备的基础学问,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在教学时要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

12、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老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留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视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和解决问题,要刚好激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建性的思索,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4、充溢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意与语文等学科教

13、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意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刚好丰富、充溢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为此,老师应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意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须要。创建条件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获得阅历

14、,逐步提高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的实力。小学教学安排 篇3一、班级基本状况分析:略二、教学内容: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教材分析: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依次,学习运用小括号,接着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简单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驾驭稍困难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实力,并接着培育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其次单元

15、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学问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打算。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册的几何初步学问,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相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相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洁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四、教学要求:1、使学生相识自然数和整数,驾驭十进制计数法,会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驾驭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使学生驾驭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娴熟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