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1]3《地球的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29260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1[1]3《地球的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1[1]3《地球的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1[1]3《地球的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1[1]3《地球的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1[1]3《地球的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1[1]3《地球的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1[1]3《地球的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学案姓名 班级 学号 考纲及课标要求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2、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点剖析1、地球自转运动重点内容有:自转运动的规律如自转方向、周期、速度等;自转运动的意义如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及地转偏向等。其难点为以极点为中心经纬网图上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判读及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今后的高考可能会将这些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考查其应用能力,如利用线速度考查卫星发射点的有利条件,利

2、用国际和国内大事发生的时间进行时差的计算,利用地转偏向考查三角洲形成的方位、河道两岸的侵蚀与堆积、河港的选址等。2、地球的公转运动考点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光照图的判读及应用;地球运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估计本考点仍将是今后两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地球的运动规律、太阳光照图等知识与热点时事联系,将是考查的主要方向。知识纲要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四、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 (二)地方时(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

3、变化(三)四季更替(四)五带划分:知识点剖析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

4、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考点

5、梳理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 向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星。西 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为1 日,为 时 分 秒。1太阳日为 小时。【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 km/h),向高纬

6、,两极为 。纬度为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地球各地角速度 ,为 小时,两极为 。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 方向绕太阳运转。2、轨道:为近似于圆的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上。3、周期: 1 年= 日 时 分 秒(以恒星为参照物)3地球公转速度(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3)近日点与远日点:1月初过 点,7月初过 点。地球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 ,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

7、响。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 。 目前,黄赤交角是 。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2、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是 ,最南为 ,位于赤道为 。2326N2326S0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 之间往返移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天 小时 分 秒。 【例2】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黄赤交角

8、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例3】7月21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 )A、20N B、25N C、15N D、10N【例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角速度最慢的是 。(2)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 位置附近;南极考查工作活跃时,地球公转到 位置附近。(3)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的位置是 ,直射在南回归线时的位置是 ,直射在赤道时的位置是 、 。四、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1、晨昏线的概念及判断晨昏线是 半球的分界线。首先它是一个大圆,相对于太阳来说是不动的,只是因为地球自转,相对于地球而言运动,所以晨昏线的更替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 ,即自

9、 向 更替。晨线和昏线的判断要牢牢抓住地球自转方向,如果晨昏线的西侧是夜半球,东侧是昼半球,则为 线;反之,晨昏线的西侧是昼半球,东侧是夜半球,则为 线。2、晨昏线(圈)的两种运动过程:由于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 向 运动。同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并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 ,晨昏线在以圆心为中心,在 和 之间摆动,如图所示:AB为晨昏线(圈)(阴影部分为黑夜)所以,当黄赤交角变大的时候,晨昏线摆动的幅度就会 ;反之就会 。直射点A晨昏线与最小纬线圈切点BNS3、晨昏线、昼夜半球与太阳高度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直射点A与

10、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例5】在下图中的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4、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 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即 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就是 日即 小时。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公转有昼夜更替现象吗?学生思考回答:有,周期为一年。(二)地方时1、地方时:(1)概念:因 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2)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

11、时相差 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 于西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规律总结:B地的时间=A地的时间4分钟经度差1(东加西减)12时0时6时太阳直射经线(3)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 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 点。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 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 点,也就是说,赤道上日出时刻是 点、日落时刻是 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时刻。2、时区和区时:(1)时区和区时概念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 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区 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

12、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 时。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 上的地方时。(2)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方法: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号数所得余数7.5,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1【例6】推算116E所在时区: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 ,同区相 )A、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 ,即为所求时差值。B、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 ,即为所求时差值。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规律总结: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正负号选取原则:东 西 。(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注意事项:计算时采用全天 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刻。【例7】我国最东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