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28879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修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修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修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1、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能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2、能记住经线的特点。3、能够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4、能够通过已知某点的位置标出其经度和纬度。【学习重难点】重点:经线的形状及经度的划分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定位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 预习反馈经线和经度1.经线是_,经线的形状是_。2.所有经线的长度_,指示_方向。3.0经线又叫_。由此向东和向西各180,称为_和_4.经线的最小度数是_,最大的是_。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_条,用_区分它们,用_符号表示。6. 东经经线的度数排列_,西经经线的度数排列 _。7

2、.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利用经纬网定位8.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来确定。9.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和_交织成的网。10.经纬网在、航空、_、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二、合作探究1、读如下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将A点(0,0),B点(40N,20W)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写出C点、D点、E点的经纬度: C点(),D点(),E点() A、B、C、D、E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7.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日天气预报:“目前,台风中心已经移至15N、135E的位置”,此时台风中心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B点位于东西

3、半球的_半球。 (3)A点位于_纬度(高、中、低纬。 三、形成提升1.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方向的起点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2.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线是最长的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所有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0经线和180经线4.下列关于经纬度和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说法是()A.每一根纬线都是和赤道平行的圆 B.北纬90就是北极点C.每一根经线都是连接两的大圆圈 D.赤道的纬度是03.与120 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A.90 E B.60 W C.150W

4、 D.0 4.东半球指( ) A.20W以东至160E以西的半球B.160W以东至20 E的半球 C.180W以东至0经线以西的半球 D.任意经线圈平分的半个球5.某地的东面是西半球,西面是东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0 C西经20,纬度0 D东经180,纬度0 6.下列地点符合,东半球、北半球的是() A、170E,20N B、120E,20S C、120W,20S D、120E,20N四、小结反思五、友情链接: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制一幅“世界地图”。他发现沿着

5、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于是作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后来,长期担任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的埃拉托斯,测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250千米,他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地图。公元120年,克罗狄斯托勒密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绘制地图应根据已知经纬度的定点做根据,提出地图上绘制经纬度线网的概念。为此,托勒密测量了地中海一带重要城市和观测点的经纬度,编写了8卷地理学著作。其中包括8000个地方的经纬度。为使地球上的经纬线能在平面上描绘出来,他设法把经纬绘成简单的扇形,从而绘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图”。15世纪初,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正确地测定经纬度,关键需要有“标准钟”。制造准确的钟表在海上计时,显然比依靠天体计时要方便、实用得多。英国约克郡有位钟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时间,连续制造了5台计时器,一台比一台精确。第五台只有怀表那么大,测定经度时误差只有0.54公里。与此同时,法国制钟匠皮埃尔勒鲁瓦设计制造的一种海上计时器也投入使用。至此,海上测定经度的问题终于初步得到了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