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的多层交换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287634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应用的多层交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面向应用的多层交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面向应用的多层交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面向应用的多层交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应用的多层交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向应用的多层交换互联网已不限于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传统应用, 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开始提供形形色色的网络服务 提供查账、交易的网上银行;足不出户的网上购物;电信企 业的网上话费查询和缴费;高考成绩的网上查询?面对这些将呈爆炸式发展的网络服务,传统的网络平台难以承受重负。 如何建立高效、完善的网络系统平台,保证访问用户能够安 全、快速、不间断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成为电子商务时代 的重要课题。在网络中实现多层交换,被认为是此课题的答应用层智能流量分配第 2 层和第 3 层交换产品对于端到端的性能和服务质 量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基于 TCP 和 UDP 端口以及基 于应用层的第 4 层、第

2、 5 层和第 7 层交换技术的产品势在 必行。第 4 层交换技术利用第 3 层和第 4 层包头中的信息来识 别应用数据流会话。利用这些信息,第 4 层交换设备可以作 出向何处转发会话的智能决定,从而实现负载均衡。此外, 第 4 层交换还具有传输流优先级分配等功能。但是,仅仅依靠第 4 层还有欠缺。有统计表明,即使采 用配置最高的网页服务器,如果访问用户数超过 1000 个, 网页反应将会明显下降,出现常见的阻塞现象。一般一台 Web 服务器只能承受几百个并发用户, 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增 加 Web 服务器。第 4 层交换机具有流量分载功能,可以根 据多种负载均衡算法, 实现传输流在多个 Web

3、服务器之间的 分配。不幸的是,由于第 4 层交换并不能识别传输流的应用类 型,会有可能将某些访问发送到无法做出响应的 Web 服务器, 导致错误的信息或时延。 而相比之下, 第 5 层和第 7 层交换 则是基于应用层的流量分载技术,具有认知应用的智能性。 应用层的智能交换通过打开应用 / 表示层,识别传输流的内 容和类型,这就使得不仅仅是基于 URL做出全面的均衡分载 决策,而且还能依据访问应用的具体类型(.html 、.cgi、.ASP和 .Java 等)智能地向对应的 Web 服务器传输,无论这些应 用正使用什么端口号。应用层智能流量分载还能保证不同类型的应用可以赋 予不同级别的优先权。

4、更重要的是, 由于具有智能识别功能, 这种交换方式可以以线速度做出传输流决策,用户将自由地 根据得到的信息就各类传输流和其目的做出决策, 优化 Web 访问,为最终用户提供快速及不间断的网页服务。带宽分配及服务保证企业网与 Internet 互联的广域连接,其带宽的费用相对昂贵,而且带宽常常是很有限的。而一般路由器的做法是采用先到先得(Best Effort)方式,这很容易使有限的带宽分配 给某一种应用(例如 FTP),而且被独占,导致其他用户的访 问不能很快得到响应。一种比较先进的带宽分配解决办法就是对各种应用及服务(例如HTTP、FTP电子邮件、DNS和视频等)进行有 效的带宽分配,而且可以进行动态分配,将尚未使用的带宽 先借给其他应用,这将使有限的带宽发挥更大的效用,让更 多的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发展无极限 目前,许多厂商纷纷提供多层交换功能的产品。其中包括:Cisco的Catalyst 6500系列和 CSS 11500系列内容服务 交换机;Extreme下属的Fountry的ServerIron交换机系列;Nortel 的 Alteon 交换机系列等等。一场牵涉到互联网服务 效率的多层交换革命已悄然发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