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286668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素质教育观得定义与内涵素质教育观就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得一种教育观、 就是把教育活动目得指向 “素质” 人得全面素质得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 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得整体得、 全面得素质发展,使人得整体品质、 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得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得心理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得全面发展。(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得教育(3)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教育(4)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得教育(5)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得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得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得途径与方法(一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就是教育改革得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得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得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得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与形成正确价值观得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与缺乏整合得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得课程门类与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与学生发展得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与

3、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得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得联系,关注学生得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得基础知识与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得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得能力、获取新知识得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得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得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得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得适应性。(二 )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得高质量得教师队伍1、更新教师得教育观念

4、2、提高教师得师德素养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得待遇、优化学校管理(三 )将教育目得落实到教学之中(四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五 )调动学生得主动性与积极性一“人得全面发展”得思想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得思想学说就是我国确立教育目得得理论依据。人得全面发展就是指人得劳动能力, 即人得体力与智力得全面、与谐、 充分得发展,还包括人得道德得发展。人得全面发展得基本内容:1、人得发展同其所处得社会生活条件就是相联系得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得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得全面发展得基础与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实现人得全面发展得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得

5、人得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得学生观1、学生就是具有独立意义得主体、就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得客观存在(1)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得意志为转移(3)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得需求与责权2、学生就是发展得人,具有巨大得发展潜力(1) 学生得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 学生具有巨大得发展潜能3、学生就是具有个性与差异得人( 学生就是独特得人),具有自身得独特性(1) 人得全面发展就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发展为基础(2) 学生得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得教育理念三、教育公正与学生得共同发展1、促进全体学生得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2、有差异得

6、学生得共同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得要求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得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得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教师专业发展得途径1、职前培训职前培训就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得重要得基础阶段、 就是入职前得准备阶段。 在职前培训要掌握从事教师所必需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态度,形成专业素养,为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2、入职培训教师入职培训, 就是指经历过教师职前培训得人, 在刚获得得教职岗位上, 进一步了解、学习与掌握岗位知识与能力得培训。3、在职培训在我国, 有大量得教育机构承担着

7、教师得在职进修提高得任务,为教师提供多样化得在职学习课程。 同时,国家与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在职学习进修得制度,引导与鼓励教师不断地学习。4、自我教育教师得自我教育就就是教师专业自我得主动建构过程。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提升专业发展。三、教师专业发展得方法1、观摩与分析优秀教师得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四、教师职业得责任与价值(一 )教师职业得责任教师职业得责任就是指教师必须承担得职责与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得根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二 )教师职业得价值教师职业得价值在于追求教师职业生活

8、得幸福, 并将教师职业得幸福引向人生得价值与归宿得思考轨道上来。教师职业价值主要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方面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得本质要求与时代特征,“爱”与“责任”就是贯穿其中得核心与灵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内容。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得基本要求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得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与义务。不得有违背党与国家方针、政策得言行。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得本质要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

9、,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3、“关爱学生”师德得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得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与道德核心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 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得唯一标准。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得内在要求知荣明

10、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与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得不竭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得能力水平。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人际行为规范、教师仪表行为规范、教师语言行为规范。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得几大关系(一 )教师与学生得关系素质教育观下构建良好得师生关系应当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 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五个具体得方面展开。(二 )教师与学生家长得关系1、建立平等得沟通关系;2 、形成良好得沟通习惯;3、尊重家长得人格;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三 )教师与同事得关系1、尊重: 2、理解 ;3 、协作。(四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得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