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经典模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28666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经典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经典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经典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经典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经典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经典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经典模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根本式”操作流程解读一、“根本式”流程解读一“精读课文”的教学根本式精读课文的教学根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稳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漂亮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表达出精读课文的教学根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展教学,但原那么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根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其次课时中,为保持构造的完整性最终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表达,这要视状况而定。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提

2、示课题初读沟通,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尝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1、激趣导课,提示课题。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干脆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必需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踊跃性,让学生到达快乐学习的境界。干脆导课,即开宗明义干脆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说明:教学中接受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

3、而定,切忌生搬硬套。2、初读沟通,整体感知。该阶段为阅读教学根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须要阅历以下几个环节: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说明:第一、第1环节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局部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依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

4、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状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敏多样。其次、第2环节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要表达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老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订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老师以及学生应留意倾听读者的读书状况,发觉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老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第3环节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舞学生踊跃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老师要在学生沟通的根底

5、上引导学生初步驾驭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假如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老师要刚好进展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假如特殊简洁可当时解决,假如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假如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那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化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老师必需要留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留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爱好、能够发觉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擅长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展整体教学,即

6、,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担忧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应予以落实。3、细读理解,品尝感悟。该阶段为阅读教学根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能清楚,以便初步驾驭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状况。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4小结理解课文的状况。说明:第一、第1环节要紧扣第三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根底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状况,以

7、表扬激励为主。其次、第2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制难点的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工程,到达文意兼得;四是要接受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接受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驾驭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五是要留意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老师可以依据教

8、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大教学资源。第三、本阶段第3环节,是落实语文阅读教学“整体局部整体”教学程序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老师要依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拟深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展衬托渲染,朗读要到达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第4环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教学时要留意两点: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展总结;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展梳理,明确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三是为第四环节做好铺垫。第五、第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支配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

9、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漂亮。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说明:第一、该阶段要和第三阶段中的第4环节相吻合,要表达出顺接关系,低年级可支配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支配一些阅读拓展活动。其次、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状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其次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三、该阶段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属于帮助环节,可有可无。在教学设计中该阶段是否要表达出来,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课文篇幅的长短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定。其次课时的教学流程

10、:复习导入,明确内容稳固梳理,迁移应用归纳总结,拓展实践。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其次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1复习稳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说明:第一、在第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留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驾驭状况;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状况;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行四平八稳。其次、要依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驾驭的状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2、稳固梳理,拓展应用。本阶段是根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接

11、着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根底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念。2适度拓展阅读,扩高校生视野。3进展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说明:第一、在第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留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课文,形成积累的根底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其次、第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老师搜集的,无论是

12、谁收集的必需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高校生的阅读视野。第三、第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依据教学内容支配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第四、在该阶段要留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依次、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3、归纳总结,拓展实践。说明:该阶段为其次课时教学流程的最终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状况进展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

13、,向课外延长。二“略读课文”的教学根本式“略读课文”的教学根本式常式,即“自读沟通积累扩展”。在此根底上,依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可接受假设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提倡用一课时的时间进展教学。根本式:自读沟通积累扩展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或沟通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绽开探讨;最终视课文的特点支配积累、扩展、延长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到达以下根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其次、捕获、沟通重要信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

14、扩展延长。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时机。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造就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造就学生的略读、阅读实力,造就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捕获信息的实力。沟通阶段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沟通自读的收获,探讨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特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以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长。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长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变式一:自主选择式即在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的根底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依

15、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索,然后沟通。其根本教学步骤是: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思索。3.沟通学习收获。4.视课文特点支配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长。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假设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可以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其次、老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既要敬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第三、该模式适用于阅读实力较强的班级。变式二:质疑解惑式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根底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相互帮助解决。其根本的教学步骤是: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2.提出不懂的问题,沟通解决。3.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长视课文特点而定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其次、学生要有必需的质疑解疑水平。老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造就学生边读边思索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解疑的实力。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幸免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变式三:重点阅读式即在自读课文的根底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沟通收获。其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