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萃取原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2863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剂萃取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溶剂萃取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溶剂萃取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溶剂萃取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溶剂萃取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溶剂萃取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剂萃取原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 液液萃取(以区别于固液萃取,即浸取),亦称 抽提(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是一种用液态的 萃取剂处理与之不互溶的 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实现组分分离的 传质分离过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 单元操作。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两种方式: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 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 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如用苯分离 煤焦油中的酚; 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 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

2、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 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 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 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过萃 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这里介绍常用的液 液萃取。编辑本段原理原理示意图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1的不同, 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 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 溶解度。同时,在两

3、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 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 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 比是一个定值。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属于物理变化。用 公式表示。CA/CB二KCA.CB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量浓度。K是-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机溶剂提取 溶 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 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要把所需

4、要的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取出来,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 必须重复萃取数次。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 剩余量。设:V为原溶液的体积w0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w1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2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3为萃取n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S为萃取溶液的体积经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 wl/V;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 物的浓度为(wO-w1)/S ;两者之比等于K,即:w1/V =K w1=w0 KV(w0-w1)/S KV+S同理,经二次萃取后,则有w2/V =K 即(w1w2)/Sw2=w1 KV =w0 KVKV+S KV+S因此,经n次提取后:wn=w0

5、( KV )KV+S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总是小于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数次作多次萃 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但应该注意,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 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剂,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与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剂乙 醚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但还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预期的结果。仪器:分液漏斗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常见萃取剂:水,苯,四氯化碳要求: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混溶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关规律:有机溶剂溶易于有机溶剂,极性溶剂溶易于极性溶剂,反 之亦然audislee简单

6、点说给你听:萃取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萃取,溶 解原理,比如说现在A跟B混在一块,有一种溶剂C,它与A相溶,但不与 B相溶,那么我们可以在AB的混合液中加入C,此时A溶入于C,与B分离, 化学里边讲的分层。编辑本段沿革1842年E.-M.佩利若研究了用乙醚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1903年L.埃迪兰努用液态二氧化硫从煤油中萃取芳烃,这是萃取的第一次工业 应用。20世纪40年代后期,生产核燃料的需要促进了萃取的研究开发。现 今萃取已应用于石油馏分的分离和精制,铀、钍、钚的提取和纯化,有色 金属、稀有金属、贵重金属的提取和分离,抗菌素、有机酸、生物碱的提 取,以及废水处理等。编辑本段方法向待分

7、离溶液(料液)中加入与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 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各组分的溶解度(包 括经化学反应后的溶解)的差别,使它们不等同地分配在两液相中,然后 通过两液相的分离,实现组分间的分离。如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 几乎所有的碘都移到四氯化碳中,碘得以与大量的水分开。最基本的操作是单级萃取。它是使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过程中密切接 触,让被萃组分通过相际界面进入萃取剂中,直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基 本达到平衡。然后静置 沉降,分离成为两层液体,即由萃取剂转变成的萃 取液和由料液转变成的萃余液。单级萃取达到相平衡时,被萃组分B的相平衡比,称为分配系数 K即:K

8、= yB/xB式中yB和xB分别为B组分在萃取液中和萃余液中的浓度。浓度的表 示方法需考虑组分的各种存在形式,按同一化学式计算。若料液中另一组分D也被萃取,则组分B的分配系数对组分D的分配 系数的比值,即B对D的分离因子,称为选择性系数a,即:a=KBKD = yB xD/(xB yD)a1时,组分B被优先萃取;a = 1表明两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相同, 不能用此萃取剂实现此两组分的分离。单级萃取对给定组分所能达到的萃取率(被萃组分在萃取液中的量与 原料液中的初始量的比值)较低,往往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为了提高萃取 率,可以米用多种方法:多级错流萃取。料液和各级萃余液都与新鲜的 萃取剂接触,可达较

9、高萃取率。但萃取剂用量大,萃取液平均浓度低。多 级逆流萃取。料液与萃取剂分别从 级联(或板式塔)的两端加入,在级间 作逆向流动,最后成为萃余液和萃取液,各自从另一端离去。料液和萃取剂 各自经过多次萃取,因而萃取率较高,萃取液中被萃组分的浓度也较高, 这是工业萃取常用的流程。连续逆流萃取。在微分接触式萃取塔(见 萃 取设备)中,料液与萃取剂在逆向流动的过程中进行接触传质,也是常用的 工业萃取方法。料液与萃取剂之中,密度大的称为重相,密度小的称为轻 相。轻相自塔底进入,从塔顶溢出;重相自塔顶加入,从塔底导出。萃取 塔操作时,一种充满全塔的液相,称连续相;另一液相通常以液適形式分散 于其中,称分散相

10、。分散相液体进塔时即行分散,在离塔前凝聚分层后导 出。料液和萃取剂两者之中以何者为分散相,须兼顾塔的操作和工艺要求 来选定。此外,还有能达到更高分离程度的回流萃取和分部萃取。编辑本段应用多级液液萃取器萃取与其他分离溶液组分的方法相比,优点在于常温操作,节省能源,不 涉及固体、气体,操作方便。萃取在如下几种情况下应用,通常是有利的: 料液各组分的沸点相近,甚至形成共沸物,为 精馏所不易奏效的场合, 如石油馏分中烷烃与芳烃的分离,煤焦油的脱酚;低浓度高沸组分的分 离,用精馏能耗很大,如稀醋酸的脱水;多种离子的分离,如矿物浸取 液的分离和净制,若加入化学品作分部沉淀,不但分离质量差 ,又有过滤操 作,损耗也大;不稳定物质(如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如从发酵液制取 青霉素。萃取的应用,目前仍在发展中。元素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元素, 都可用萃取法提取和分离。 萃取剂的选择和研制, 工艺和操作条件的确定, 以及流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都是开发萃取操作的课题。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