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中学初三阶段周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282885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城中学初三阶段周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蒙城中学初三阶段周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蒙城中学初三阶段周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蒙城中学初三阶段周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蒙城中学初三阶段周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城中学初三阶段周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城中学初三阶段周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蒙城中学初三阶段周考(试题卷)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8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4分) (1)子日:“其恕乎!_,勿施于人。“”(十则)(2)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4)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5)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7)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8)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9)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秋思)(10)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2、。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7分)枯树是xing嵌在翡翠上的一尊尊雕像,是大自然变迁的见证者。它们好像在向游人证明,我们曾是这个世界的生命之一!是的,当你看着那高大、槐梧的枯树,你得承认它曾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它肯定有其风姿绰约的青春岁月,有其辉煌的历史。同时,你又不得不想,它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使它失去了青春年华?是雷击,是虫害,是病魔,还是大自然的风刀霜剑?此时此刻,你是否会想到人生的艰辛与沧桑?你再进一步透过森林绿叶的间隙,细看地表横七竖八躺着的枯枝,那情景就像曾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不幸,经历了多少拼搏,终于訇然倒下了。这时你会明白森林的土壤是因为枯枝而

3、变得如此肥沃,是它们哺育了新的绿色生命,这是其最后的无私奉献。(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xing( )嵌 訇然(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风姿绰约”中,“绰约”的意思是 。(1分)(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4.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6分) (1)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 ,他经历了三次买车的经历,先后买了 辆车,可他的梦想最终还是落空。(2分)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 ,书中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 。(3)水浒中,豹子头林冲,

4、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奸臣 父子谋害,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后,由 荐上梁山。(2分) 5、综合性活动(11分) 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学校和班级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号召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请你积极参与。(1)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雷锋”的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2分) (2)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 “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

5、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3) 学校团委将评选校“学雷锋标兵”,请你以班级团支部的名义,为本班同学张光明写一份“学雷锋标兵”的推荐信,参加学校的评选。(50字左右)(3分) 推荐信学校团委: 此致 敬礼! 九年级一班团支部2013年3月5日 (4)下面是某同学主题演讲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修改其中的语病。(4分) 在春风送暖、万物吐翠的阳春三月,A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雷锋的光辉形象和一代伟人毛泽东响彻神州的号召。多年来,雷锋精神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并越来越强烈地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活生命力。B我们应学习雷锋精神,奋进求实,刻苦学习,争当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为使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6、和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A句应改为: (2分) B句应改为: (2分) 二、文言文阅读(52分)一 (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7、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何陋之有 之: (4)不蔓不枝 蔓: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分)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 8.【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通过 ,表达自己的节操。(2分) 9.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记承天寺夜游 (11分)宋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8、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相与步于中庭 (4)月色入户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13、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三)论语十则(节选)(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9、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不思则罔 (3)是知也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6、 从 “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几句语录看

10、,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3分)17、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四)桃花源记 陶渊明(节选)(14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11、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8、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5分)(1) 便要还家 (2)便扶向路 (3)处处志之(4)诣太守 (5)寻病终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0、 从文中看,作者虚构了怎样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什么思想?(3分) 21、作者为什么要写“遂迷,不复得路”?(2分)三、写 作(55分+5分) 19.请以“别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