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28190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大吉岭小学 王海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了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面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据新课程要求,学生发展特点及古诗特点,学习这首诗,将努力让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以及想象的能力。2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工具书等了解诗人,理解诗句意思。通过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研讨的热爱之情。本诗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理解、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教学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以读为本是语言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将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自己来理解内容。培养学生语感。教学中,将从复习赠汪伦入手揭示课题,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研读的重点,在大体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最后进行拓展练习,以增加学生古诗的积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大吉岭小学 王海鹰教学目标: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理解、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教学过程:一、 古诗导入,提示课题1、 出示赠汪伦,学生齐读,谈谈对作者的了解。2、 导语提示课题二、 简介李白和孟浩然的关系、黄鹤

4、楼及写作背景三、 整体入手,潜心会文1、 自由读诗歌,理解诗意之广陵( )故人 ( )西辞 ( )烟花 ( )孤帆远影( )天际流( )2、 串讲诗意3、 体会情感A、 老朋友就要去远方,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你们的语言描绘一番B、 这情景体现在哪两行诗中?读一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 正是这两行写出诗人伫立江岸,望断江水,不舍老友远去,他心中默念着什么?D、 带着朋友的叮咛,孟浩然乘船东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独自站在江边远望,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E、 诗人在诗中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环境,在哪两行诗中体现的?F、 春光明媚,本是朋友相聚时节,可与孟浩然却即将远行,他们的心情会怎样呢?四、 朗读指导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在这优美的黄鹤楼,故人归去,依依惜别,这情比江水长、比江水深、比江水远,该怎样读才能让两位诗人满意呢?五、 引入资料,拓展延伸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附: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送情深意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