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墨池记教案 冀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281730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墨池记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墨池记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墨池记教案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墨池记教案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墨池记教案 冀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墨池记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1 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教学设想:这篇课文可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赏析、评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以旧促新法”,也可以与“说”进行比较)“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特点:1、寓情、理与事、

2、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例如:核舟记说明状物核舟:奇巧(状物)桃花源记写景散文“世外桃源”岳阳楼记抒情散文“先天下”醉翁亭记抒情散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墨池记说理散文勤学苦练出才能二、作者简介:曾巩,字子固,北宋时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宋史说他的文章是“本原于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

3、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三、学生自读(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结合注释,疏通文字,扫清文字障碍,体会文章主旨,在不懂不明处,作出标记。洼(w) 邪(y) 徜徉(chngyng):随意漫游。 肆(s恣(z):放纵、任情。于楹间以揭之(yng):房屋前面的柱子。故迹:旧迹。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以临于溪:居高视下。四、质疑解难四行对译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补充解决疑难。五、背诵全文根据本文叙议相间的特点,逐层背诵。(解说: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自读注释质疑、释疑的过程,充分

4、体现学生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六、研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要求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能读出重音、停顿和情感来。2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1)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巨大成就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取得的。(2)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墨池之上现在建有学舍,州学教授王盛君怕墨池不够明显,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悬挂在楹柱间,其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5、3)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设问句,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画记出这些设问句,并反复诵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明确:文中共用了六个“邪”字设问句,分别是:“岂信然邪”; “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持有怀疑态度(因为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用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起提示、启发的作用。、说明自己的推测,加重谦逊的语气。七、中心思想:本文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

6、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八、写作特点:1、本文采用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写作方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土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2、以小见大。九、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