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指导后进生的转化(段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280516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指导后进生的转化(段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指导后进生的转化(段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指导后进生的转化(段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指导后进生的转化(段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指导后进生的转化(段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指导后进生的转化(段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指导后进生的转化双流县艺体中学 段烈摘 要 在教学活动中,后进生常常被忽视,甚至被歧视,这直接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及品德 养成,更严重的会危及社会,对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笔者将“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希望能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尽一 些绵薄之力。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 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他在量上就要求要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发展优生,那当然不 在话下,而绝大多数教师则习惯于对后进生,即:品德、学习、纪律一方面或几方面暂 时落

2、后的学生给予批评和训斥,甚至轻率的断言他们不可救药,致使有些后进生自暴自 弃,甚至违法乱纪,滑向犯罪的边缘。当今那些受牢狱之苦的又有几个不是当年的后进 生呢?然而,世界上没有甘心落后的人,后进生的眼里也经常闪动着渴求上进的光芒,只 不过这种光芒往往被我们忽略了。每一个落后的学生将来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就如同一棵小树一样,不管它今天 多么弯曲,数年之后也可能成为栋梁之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将买 回来的劣等树苗丢弃了,她的儿子却将那棵劣等树苗栽种起来,几年过后,这棵劣等树 苗的长势居然超过了当初的那些优等树苗。为什么呢?原来这个小男孩每天晚上都要给 那棵劣等树苗撒一泡尿。由于养料

3、充分,最终它成了它们中最好的一棵。学生也是一样, 只要老师全力以赴地为后进生提供最好的服务,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水和土 壤,他们这些有瑕疵的树苗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家的有用之 才。具体来讲,要转化这些后进生,就应该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开展 多方面工作。一、投入爱心和耐心,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条件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用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或制约学生,用关切去解决学生主动发 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后进生的心理比一般的学生更敏感、更脆弱,更需要别人的关爱。诚然,后进生由 于种种原因,

4、造成心理的自卑,容易偏激产生对抗情绪,对周围的人和事常抱以敌视的 态度,他们缺点多,毛病多,人们比较讨厌他们,甚至连家长也抱以冷嘲热讽。有些老 师也常常忽略他们的感受,认为他们头脑简单、反应迟钝、缺乏自尊,因此厌弃、疏远、 怀疑、怨狠、讥讽。尽管这些老师平时很少直接表露这种看法,但稍不留神,内心的这 种想法就溢于言表了。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语,一件平常的小事,都会使后 进生敏感的心灵受到伤害。正由于感受到了老师有意无意的“不喜欢”,学生才会感到自己可能确实愚笨,确实无药可救,从而变得消极、自卑,破罐子破摔。久而久之,再也 无力鼓起勇气、提起精神、唤起信心去克服困难,逐渐也就沦为真正的差

5、生了。作为教师,就必须拥有博爱的胸襟不仅能容纳那些会给自己“添彩”的优等生, 更能容纳那些时常给自己“抹黑”的“后进生”。要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注意每一个 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对于后 进生,我们就更应该“偏爱”,这种爱是兼有母亲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 相结合的那种爱,是生活上的体贴和照顾,是从育人的高度产生的爱,是一种诲人不倦 的爱,是造就一代新人的爱。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 将对他们的教育建立在充分理解之上,将真诚的爱生之情溶入学生的在校生活之中,用 爱心去激起后进生情感的浪花,用爱的涓涓细流去浇灌后进

6、生干涸的心田,以关心热爱 学生之心作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从而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 教育。不经意中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关爱的动作,都能像和煦的春 风,拨动学生敏感的心弦。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 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教师在爱的基础上,应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过去和现在,而且应清 楚地认识到后进生的转化总要经历一个 “醒悟转变反复稳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教师不仅 应该帮助“后进生”改正错误,更应该在“后进生”出现反复的时候,不急不躁、不温 不火,遵循教育

7、规律,以满腔的热情, “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 不断前进的势头。在这期间,教师必须有超人的耐心,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要有“宰 相肚里能撑船”的容人气度,要能在“后进生”反反复复的过程中,耐心分析反复的原 因,坚定信念、坚持“反复一巩固一再反复一再巩固”,把一个又一个的后进生逐步转 化成进步生、优秀生。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 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 “无药可救,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 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 的灵魂呢?二、找准切入点,推动后进生的转化“以学生为本”的教

8、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 生获得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对于后进生而言,其本身一定存在较多的缺点和不良习惯,这是毋庸质疑的,但许 多“后进生”由于各种原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心,总有一种“我不如人”、“我不行” 的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这就为后进生的转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而发现后进生身上 的长处和闪光点就成了我们解决后进生问题、促进其跳跃式进步的切入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 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表扬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 表扬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 80%90%。由此,我想起了

9、一则寓言:说南风与北风比 赛,看谁先把行人身上的棉袄脱掉。北风一阵狂刮,行人却把衣服裹得更紧,北风失败 了;南风只是轻轻送来一阵暖流,行人很爽快地脱了棉袄,南风胜利了。批评就像是北 风,看起来能解决问题,实际却适得其反;表扬如同南风,给人以温暖,使人乐于接受。 那么,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就更应该重视表扬,它可以激励后进生重新认识到 第2页共4页自己存在的价值,努力发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自身融入班集体的希望和前景,形 成自觉主动的上进需求和求知欲望,进而促进后进生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内 在发展与提高。因此,古人也有云:“教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进生虽

10、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 方面的特长或优势,即闪光点。而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我们的 眼睛去发现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 “表扬学生微小 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教育工作者,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 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同时,教师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发 挥特长,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追求成功,追求发展 的意识,激发后进生努力上进的自信心。正如歌德所说 “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 点点,你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 ”因此, 教育

11、工作者就应像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啬雨那样,不时地夸奖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 们树立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势利导,用表扬鼓励扬起他们人生的风帆。诚然,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许多老师对后进生,往 往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把他们看作一成不变的“顽石”。但假若我们能够变 换一下角度,让他们身上的缺点移一下“位置”,你就会发现,某些缺点真的能够发出 绚丽的光彩。或者我们不妨把眼光向“后”移一移。看一看以前他曾经有过哪些优点, 取得哪些成绩,获过什么奖,做过什么好事,甚至小到某一次作业得过“优”。总之, 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要求老师要以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

12、,不辞劳 苦地像淘金工人那样,锲而不舍地挖掘,才能树立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三、宽严适度,鼓励后进生转化“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对后进生严格要求,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学生犹如 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 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培养他们遵纪守规的好习惯。 但是,如果教师对后进生一味“严格要求”,“恨铁不成钢”地去苛求的话,只能看到他们 身上满是缺点,容易打击学生刚刚想要改好的那么一点决心,产生“我就是没救了”的消 极想法,从而彻底放弃进步的努力。因此,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要认

13、识到“人非 圣贤,孰能无过”,他们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思想上尚未成熟,在成长过程中走了一 些弯路。因而要对他们的不良品德、不良言行习惯,低下的成绩要体谅、理解,如果一 下子以一个优秀学生的要求来衡量要求他们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针对其个性特点, 注意方法,引导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当然,对后进生的错误行为和缺点,要多宽容,但也不能纵容,仍要严格要求,对 后进生的不良品行习惯,该批评还是要批评,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爱。但批评要注意 批评方式,避免不当的教育方式。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宽严适度,注意方法,才能有效地保护 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思想的内化。四、树立目标,

14、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一个阶梯 韩愈在师说中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个老师最起码应做到 的,而不是所有的工作。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帮助学生树 第3页共4页立理想,寻找人生的目标。绝大部分后进生落后的原因,不是智力的低下,而是缺少自 我约束的能力,没有稳定的方向。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人生的追求。教师就 应该帮助他们树立一个理想,就是帮助他们确定一个方向,使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 约束自己,自己成就自己。苏州大学的教授朱永新在一次讲话中说,中国的教育缺少理想。这一方面是说教育 目标的失范,另一方面也指出对学生理想教育的缺失。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谁都知 道

15、不是为了升学,可是在现实中又有几个教师的眼光不是死死盯在升学上呢?有人甚至 说中国的教育是残酷的训练。这话毫不为过。我们的教育不应该留给学生畏惧与害怕; 我们要送给孩子的是美丽的憧憬,送给他们一个个热爱生活的理想。当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实现,我们也不必奢望所有的理想都变为现实,理想只 是前进的方向,是人生的目标。所以,当我们听到某个学生说自己将来要成为诗人的时 候,要成为爱因斯坦的时候,做老师的不必轻率的嘲笑,因为那是他的理想、目标,是 他前进的动力。我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带着不屑的表情说,就他那水平,就他那智力,还 想未来当科学家呢。殊不知在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在你

16、的讥笑中可能还有爱迪生。五、实现后进生的“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目标,也是对教育效果的最高要求,教师转化后进 生,必须促成后进生的自我教育,只有他们学会并善于自我教育,他们的进步才有保障, 才能持久。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从教育心 理的角度来看,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比老师的强迫性教育效果要好,学生更 容易接受。要实现他们的自我教育。首先,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整体的育人合 力,把力量结合到一起,形成校内校外齐抓共管,分头负责的教育机制。其次,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和指路人,其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作用十分关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 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教师 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可塑性较大的学生。古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