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28035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自转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效课堂示范课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地理组:罗曼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周期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为下节课学习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打下基础。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基础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另外,本章节具有承

2、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五,教学过程【导入】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的“日当午”需要多长时间?【学习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生)对自己在导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逐一解答。 疑惑一、地球自转的速度(师)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生)读图,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 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多少?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有何特点? 疑惑二、地球自转的周期(师)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地球自转

4、的周期。由于选取参照物的不同地球自转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两个周期。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活动】利用地球仪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 (师)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多少度?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多少度?恒星日和太阳日谁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高效探究】(10分钟高效讨论探究)内容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四展示组第2组第4组第6组第8组评价组第1组第3组第5组第7组 要求:各组明确自己的任务,对于本组答案进一步整理、完善。【展示】 展示要求:限时5分钟,口头展示,

5、脱稿展示,分层次,要点化,注重小结。【评价】 点评要求:限时15分钟 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变形拓展。 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用红色笔记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勇于质疑,力争每位同学都要彻底解决疑难点。1.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等?如何计算?如果不等,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参考答案)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思考线速度快有利于发射还是慢有利于卫星发射? (参考答案)快有利于发射。自西向东发射卫星,地表的线速度越大,可最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宛如“顺水推舟”一

6、般,飞行器可获得最大的初速度,可节约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3、某天文台在8月5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锁定一颗遥望的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姿势不变,那么它第二次能捕捉到这颗恒星应在什么时间?(参考答案)8月6日19时56分4秒 4、请在右面的几幅地图中加上适当的箭头表示地表的自转方向。(参考答案)略【当堂检测】1.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各地最有利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oN) D、库鲁(5oN)“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E,90N B、30W,60NC、120E,1S D、180W,37S比()A

7、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4.判定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的正误,正确的请打“”,对于错误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地球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等于零( ) 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都是每小时15度( ) 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总体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 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一定高于其他纬度地区( )【板书设计】一、 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假想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3、 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和太阳日4、 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角速度

8、:除南北极点外,各处均为15度每小时【课堂小结】由第九组同学对本届可进行小结:(1)知识小结(2)优秀小组、优秀个人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关于地球的运动自转这一内容的,鉴于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所以我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从现象上去感受地球自转。 从目标的达成来看,知识点到位,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上掌握本堂课的内容。从教学流程来看,在处理预习案时就对本节课的难点知识与学生共同探讨,突破难点,为后面学生合作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把握较适当。从师生互动来讲,本堂课通过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借助地球仪演示,给学生参与课堂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纵观本堂课,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流程顺畅。但是通过其他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弥补不足的方法。 第一,知识容量过大。探究案部分设计了四道探究题,学生探究任务过重,训练案部分设计的练习题太多。在以后导学案的设计中注重知识的删减,做到重点突出,习题适量,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未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中未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不强。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