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源头“活水”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27312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得源头“活水”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引得源头“活水”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引得源头“活水”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得源头“活水”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得源头“活水”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得源头“活水”来-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石湾中心小学 杨晓梅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观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习方式变了。信息技术的出现更是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变革。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巧用信息技术,激

2、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多年来,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麻木甚至厌倦,而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利用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使学生感兴趣、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课文围绕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来写,倘若单纯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解说描述,学生

3、还是难以理解,他们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时我们如果利用电教媒体把海底风光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时,同学们就会感到有趣,从而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二、活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休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为个目标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很多知识光靠老师的描述,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多媒体的使用就弥补了教学中的这点不足,它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形象,还

4、可以将学生不熟悉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有如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把课前收集的黄山风景图展现给大家,让学生对课外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我将优美的文字和图片设计成网页,辅以音乐,朗读体会,再加以想象,尽情领略“仙桃石”、“猴子观海”、“ 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的有趣之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通过我的启发和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爱学”、“要学”、“会学”,学得有趣、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教学实践证

5、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源头活水”。三、妙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6、的有效手段。如草船借箭这一课,识词学句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识词学句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课文在叙述“草船借箭”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描写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呈现大雾漫天的景象,让学生观看景物,由远而近,接着又展示晨雾渐渐消失,景物慢慢变清晰的情景,让学生眼看屏幕犹如亲临其景,再通过阅读的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短短的时间,把草船借箭的经过进行情景的再现,把语言无法完成的内容,通过画面直观化,从而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四、借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

7、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是信息课程整合的重要方面。文字、声音、图形、动画、静态或动态图像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媒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为学生勾画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思考、探究、发现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信息媒体还可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动态的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提问、思考、讨论等各种创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学充满生机。另外,电视、电影、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能提供真实探究的情景,容易诱发

8、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创造,开发创新能力,提高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再现情景,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课文最后讨论:“乌鸦怎么做,肉就不会被狐狸骗走呢?”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乌鸦把肉叼回窝的动画情景边有意提问:“乌鸦怎么做,肉才能不骗走呢?” 求异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位学生说:“乌鸦从很远的地方找到肉后,径直送回窝里给小宝宝吃,肉就不会被狐狸骗走的。”有的学生站起来说:“乌鸦站在树枝上不就是表现自己有本事吗?我觉得乌鸦别在自以为是,肉就不会被狐狸骗走的。”“说的有道理!”还有的说:“乌鸦心里应该清楚自己的羽毛不漂亮,唱歌不好听,当狐狸夸它时,他应该明白。装没听见就好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听见了,也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搞得得意忘形,就不会上当受骗了。”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从而更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语文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2011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