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对策研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27219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对策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对策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最常见的形式,为了加深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常常用提问来引出和推进对话。但是,课堂提问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能通过问题准确地传达信息?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上是值得探讨的。如,有些问题语义不明,有些问题缺乏科学性,有些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有些问题难易度没有把握好,有些问题缺乏启发性与拓展性,等等。“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一直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校本化实施,因此存在着教学内容不统一,课程设置不统一等情况。与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更新快,新概念、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这些原因使得信息技术教学缺少一定的范式,教师

2、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本研究就是想从最常见的课堂提问切入,考查提问的适切性,从这个侧面来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亦是新课程学生观所要求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开始。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大都靠教师的提问来调动。所以,合适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培养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推动力。 本研究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对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对策研究,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及合理利用的能力;探究问题的科学性,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探究问题与应用的适切性,提高教师的应

3、用意识;进一步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征,强化教师的儿童意识。本研究涉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与教材内容的适切性;与学生认知的适切性;与学科应用的适切性。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正因为此,提问成为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行为。如何让这种教学行为更有效、更高效地开展,让学生真正做到学而有思、学而有得,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与研究。我们首先要考量,课堂提问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笔者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为例,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堂观察与实践,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作了归纳与思考,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不切合教材内容课堂提问不切合教材内容,

4、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问缺乏针对性;提问缺乏明确性;提问缺乏实际意义。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或者解读能力不够。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表示:平时工作琐碎,量大,没有进一步钻研教材的时间与精力。另外信息技术教材更新较快,内容不统一,交流研讨的机会较少,等等。这些原因导致教师的经验积累不够。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问题的设计必须回应教材内容,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有明确的指向性;问题要简练,有实际意义。2、不切合学生认知课堂提问不切合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在:提问不符合学生的理解力;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问都来自教师,很少来自学生。出

5、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儿童学习的特点,缺少对儿童认知特点的研究。教师仍是不自觉地站在成人思维的角度来设计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其认知还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思维多是零散的、孤立的,不具有系统性。因此,问题设计要关注具体化、实例化,符合儿童的理解力及思维特点。另外,小学生充满活力,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给予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不切合学科应用课堂提问不切合学科应用,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不符合学科的应用特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

6、未真正转变,仍以培训的方式进行教学,重讲解,重操作的学习。或者太依赖教材,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信息技术是一门基于技术的应用学科,具有发展性、工具性和实践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以培养应用能力为重点。二、适切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可能思路1、与教材内容切合的必要性新课程纲要第十二条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是高度概括的,课程标准要得到有效的实施,须以具体的形式来体现,而教材是大家公认的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新课程强调的“用教材教”仍是基于教材的,事实也证明,如果没有教

7、材内容为基准,教师的教学将各自为政,呈现一种无序状态,终究将无法达成课程所要求的系统性、计划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资源。当以课堂提问为主来实施教学时,“提问要切合教材内容”应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2、与学生认知切合的重要性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发展的”。 皮亚杰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认知特点,每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不可逾越,也不可逆转,思维总是朝着必经的阶段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对儿童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每天与儿童接触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学要切合儿童的认知

8、,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教学将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当以课堂提问为主来实施教学时,则要从“切合儿童的理解与学习特点”上来设计问题,以更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儿童在认知活动中的能动性,从而主动完成“意义建构”。3、与学科应用切合的客观性 新课程强调教育的“生活性”,认为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需溶入生活中,才具有生命活力。对人而言,生活世界是一个客观真实的存在,而知识、科学世界是一个抽象的世界。学习终究是为了回归生活。信息技术因其工具性与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更需切合“生活化”的应用需求,因此,“与学科应用切合”是其客观要求,课堂提问当然也不能例外。三、小学信息

9、技术课堂提问适切性的实施策略1、切合教材内容。(1)提问要有针对性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对教材作深入的解读,了解教材各课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对本课主要学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需达成怎样的目标,要有充分的了解。如复习导入新课(滤镜),老师问:photoshop有哪些功能?这个问题就缺乏针对性,问大了。与本课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没多大帮助,若放在整个photoshop单元学完后的复习课上问,则是比较适合的。再如,在引入“光照”滤镜时,用两张照片(一张做了效果)对比引入,并问:“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这个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不大,我们要

10、学生关注的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不同,感受应用滤镜后的好处。(2)提问要具体、明确有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在设计问题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还是考察知识前后联系,或者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既明确易懂又无歧义。一个没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表现为含义不清,意图不明,或存在二义性。如,在学习“认识画图”这课时,教师在电脑上显示一幅儿童画,问:你知道这幅图是用什么画的吗?一学生答:用刷子,另一学生答:用颜色。照这个思路下去,不会有老师想要的答案,老师只好自己回答:是用电脑中的画图软件画的。学生的思维是具体化的,这个问题

11、问得有点不明白,学生不知道要从哪个角度来回答,因此,问题要问得具体。若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理解不正确时,可作一些引导或铺垫,如问:电脑能画画吗?逐步引到“画图”软件上。一个指向明确的提问,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体现教学目标,能体现的教学重、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提问要有实际意义。课堂上常见一些简单化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喜不喜欢?”等。这样的提问,缺乏意义,答或不答没多少区别。问得太琐碎、简单,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没什么价值,效率不高。例如,一教师上word模块“插入图片”这课,屏幕上出示一往篇插有图片的word文档:师:这个文档除了文字还有什么?生:图片。师:文章

12、配有图片后,你觉得怎么样?生:漂亮。师:为什么?生:图片能起到装饰作用。师:还有其他作用吗?生:以上的提问,不简练,效率低,其实完全可以把这些提问归纳一下,直接问:你认为插图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切合学生认知(1)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理解力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是这样说的:“问得太直,太浅易,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这种问题的用处不大。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也没有什么好处。”因此,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难易得当。如果提出的问题不能切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就会出现学生“不要听”或“听不懂”现象,如在学习画图的“直线”工具时,老师问:按住上档键(shift)画出的线

13、有什么特点啊?学生答不上,老师只能自问自答:是垂直、水平、或者倾斜45度的。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没学过“垂直”、“水平”“45度”这些数学知识,这个问题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范围。(2)提问要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提问中,很多问题的思维水平只停留在识记层面,不用多加思考,缺乏挑战性、探究性。这种“浅思维”、“回忆性”的问题不宜过多,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一个对学生思维训练有益的问题要难易得当。向学生提出问题后,不要求学生马上作答,要给学生一个比较充裕的思考时间,或者动手在电脑上尝试一下。如果是较难的问题,还要允许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才不会使学生仓促迎战,答非所问,丧

14、失答问的兴趣。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但当学生一碰到困难,教师就把结论告诉他们,那么学生也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赖性。这时,教师可及时地以提问方式给予指导, 如用“假如”、“又会怎么样”等引导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维。另外,一个对学生思维有益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封闭性的问题只需回忆,不需思考;所以,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开放或半开放的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3)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课标明确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善于提问,主动提问,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问题。但现实的课堂中,却很少有学生主动问。为什么?是学生没有问题

15、?是学生不愿问?还是学生不会思考?追根究底,问题还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我们不妨自问一下: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思考、自由提问的氛围?我们有没有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一本关于爱迪生的书中谈到这样一个例子:爱迪生有一次问老师1l为什么不等于1,他的理由是两根蜡烛可以熔为一根,结果老师以为他故意捣乱而把他轰出教室。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端,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信息技术课,教师常采用尝试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尝试过程中,不妨要求学生多作一些思考:你有疑问吗?如何解决?你还有

16、什么发现?尝试后,先让学生提问,并把这些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征询解决的方法;然后再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在这过程中,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对其思维的发展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3、切合学科应用(1)提问要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首先提问的用语不能随意,要规范科学,符合学科要求。所谓规范,例如不要把单击说成“点一下”、“摁一下”;右击弹出“*对话框”,不要把对话框说成窗口。所谓科学,例如不要把word中的艺术字,说成是“一种漂亮的文字”,艺术字是图形化的文字,其实质是图片。教师这么做的同时,也要促使学生使用规范用语,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科素养的培养。其次,要恰当把握技术与应用的关系,所提问题、要求要体现信息课的特征。如在主题活动式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一个“度”,避免“为任务而任务、为主题而主题”,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