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268964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五章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第五章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第五章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第五章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运动系统常见疾病 第一节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变变及其继发行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引起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根综合症、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 改变为基础 的疾患。其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 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坚硬,活动受限。三. 辅助检查: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但在条件许可时,借用一些辅助方法,可对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 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

2、助。(X线,CT,磁共振,椎动脉造影)四. 诊断要点:1中年以上的病人,经常因为头颈部体位变而致眩晕,恶心,头痛及视力减退。另外,病人可以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 2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常常受限;作颈部较大旋转、后伸活动时引起眩晕症状。3.作后颈部触诊检查时,可以发现部分病人上颈椎或其他患椎有移位,相应的关节囊部肿胀和压痛。4颈椎正侧位及斜位X线平片可以发现患颈椎病理性移位。5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部可以听到椎动脉血流受阻的声音。五. 治疗原则:解除肌肉痉挛,使椎间隙增大,减少椎间盘压力。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或椎间盘发育缺陷;外因有损伤、劳累,以及受寒着凉等

3、。主要因素:损伤性病变;结构性缺陷;功能性缺陷;炎症;肿瘤 二临床表现:1腰部疼痛;2下肢放射痛;3腰部活动障碍;4脊柱侧弯;5.主观麻木感;6患肢温度下降三. 辅助检查:腰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除了病史与查体体征的改变之外,一项重要的诊断依据就是影像学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的 诊断之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光片和CT检查,而不太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MRI、CTM与脊髓碘水造影。四. 诊断要点:1有腰部以上在外伤后出现腰部疼痛或单侧下肢疼痛。2腰疼部位多位于下腰部偏一侧,腿疼多为一侧由臀部向远端的放射性疼,可伴有麻木感。3单侧鞍区(骑自行车与车座接触的部位)或一侧(双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或内侧疼痛或

4、麻木,或疼痛和麻木同时存在。 4腰或腿疼痛,在卧床休息后多可缓解,下床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疼痛。5行走时疼痛加重,不能完全站直行走,多数病人需用手扶腰部疼痛一侧,咳嗽、打喷嚏或提重物时疼痛突然加重。五.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卧硬板床3周,3个月不弯腰持重。骨盆水平牵引:710kg, 2周。硬膜外注射醋酸泼尼松1.75ml加 2%利多卡因4ml。理疗、推拿、按摩。2.手术治疗适应证为: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椎间盘巨大或骨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者第三节骨髓炎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有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

5、部或 由于外伤和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其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骨的感染伴发血管阻塞时,会引起骨坏死和局部感染扩散。感染可穿过骨皮质播散至骨膜下并形成皮下胀肿,后者 会自发性穿透皮肤引流。二临床表现: 急性骨髓炎症状为病骨疼痛并有发热,严重的消瘦和疲乏,也可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 脊椎骨髓炎通常有局限性背痛,伴椎旁肌肉痉挛,休息、热疗和镇痛剂不能使之缓解,活动使其加重。病人通常 不发热。 急性骨髓炎治疗无

6、效可形成慢性骨髓炎。通常引起间隙性(数月至数年)骨痛,压痛和窦道排脓。三. 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2. X线检查;3. CT检查;4.活检;5.碘油造影;四. 治疗原则:在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应选择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作用的抗生素。对于儿童和成人,最初的抗生素应包括 耐酶的半合成青霉素(萘夫西林或苯甲异恶唑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抗生素必须肠道外给药,疗程48周。如果 疗效欠佳或存在大范围骨破坏,就需要对脊柱旁或硬膜外脓肿进行外科清创引流。以预防脊柱受损。坏死组织需行外 科清创术,并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第四节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的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极

7、易造成骨折的一种疾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二临床表现:1. 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2.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

8、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三. 辅助检查:1. 生化检查: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2. X线检查: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3骨矿密度测量:(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3)定量 CT (QCT)。(4)超声波(USA)。四. 治疗原则: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治疗的目的有两个: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解除腰背痛。因为骨质疏松症 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加,而与此相关的骨形成不能充分进行所引起。(1.钙剂;2.

9、雌激素;3.降钙素;4.维生素D; 5.二膦酸盐类)第五节关节扭伤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 裂伤,称为关节扭伤。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在过度的强力内翻或外翻活动时,均可引起外侧或内侧韧带损 伤,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大多是因为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时出现。扭伤时, 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二临床表现:1外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 伤较为常见。外侧韧带部分撕

10、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外侧 韧带部位有压痛;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局部症状更明显。2. 内侧韧带损伤由足部强力外翻引起,发生较少。三、辅助检查注意疼痛、压痛点的位置,肿胀的程度,关节是否畸形。应手握住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只手握住足跟向前 拉,检查活动范围是否变大,和未受伤侧比较。四、治疗原则关节扭伤后应及时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使损伤的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关节积血较多者,应在无菌技 术下及时抽出,以免后遗关节内粘连。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而影响关节稳定者,需行手术复位修补,以免引起反复扭 伤,关节软骨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