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教学建议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268687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下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下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下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下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下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教学建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教育学习内容及教学建议(四下)活动主题1. 星罗棋布的海岛活动目标1.知道海岛的成因及分类。2.了解中国及世界一些奇异的海岛。3.培养学生探究海岛的兴趣。教材分析与建议教师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海岛的知识,便于学生交流。情景导入:教材呈现几位同学在大海边远眺海岛并议论的情境图。老师的话说出了何为海岛的简介。引导学生通过图画中师生的对话或者根据生活在海边,学生对海岛的已有认识,知道什么是海岛。海岛的成因及分类:教材上半部分呈现大陆岛的示意图和火山岛、珊瑚岛、冲积岛的三幅图片,文字资料给出了海岛的成因和分类。指导学生观图,结合文字资料知道海岛的成因和分类。下半部分是学生讨论情境图,老师可

2、组织学生交流,从而了解群岛、人工岛等知识。中国海岛知多少:教材呈现了舟山群岛、中国的“蛇岛”小龙山岛、涠洲岛、中国宝岛台湾四福具有不同特点的岛屿图片并配有简单的文字介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本上的图例,老师适当补充出示实景图,学生小组交流等不同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些海岛及其特点。 世界海岛集锦:此部分教材呈现方式同上一环节。教学方式可相同,也可采取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了解世界上一些奇异的海岛。组织学生制作海岛明信片,老师可先指导制作方法和要求,做好后互相交流。通过制作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海岛知识。最后老师通过激励总结的语言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海岛知识的兴趣。活动主题2.海湾和海峡

3、活动目标1知道什么是海峡和海湾。2通过各种体验和交流活动,了解和认识海峡和海湾的特点及作用。3知道我国及世界主要的海峡和海湾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作用。教材分析与建议情境导入:教材呈现了我国沿海海域的地图,标注出三大海峡和主要海湾的名称,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知道我国的海峡和主要海湾的地理位置及其名称。通过老师与学生交流语言的引导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初识海湾:教材呈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小组交流的场景。交流的主题选取了学生最为熟悉的“胶州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交流内容的提示明确研究海湾的主要内容方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研究重点,如地理位置、主要特点、作用与价值等方面查找相

4、关资料,便于在课堂上交流;二是关于海湾的描述性定义及特点的资料卡。让学生明确什么的区域被称作海湾,海湾对于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是我国的北部湾及世界重要海湾,孟加拉湾、波斯湾的图片及介绍。通过探究的提示“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海湾”,让学生拓展对我国及世界重要海湾的探究与认识,从中体验和感知不同地理位置下海湾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初探海峡:环节一:海上咽喉。教材呈现了一个探究活动、海峡的定义及小组的讨论交流场景。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中寻找一艘货轮运输过程中所经过的海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海峡在海上运输中重要的作用及价值。通过海峡描述性的义的资料卡介绍,知道什么是海

5、峡。并在学生探究后的交流中,进一步明确海峡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世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环节二:点击海峡。通过我国及世界部分海峡图片及资料的呈现,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海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查找世界重要海峡的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交流拓展认知。小小交流台会:教材呈现了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交流场景。从展示的形式和展示内容方面给出了提示和建议,如资料卡的设计世界特色海峡推荐、海峡名称的由来、特殊海湾的特点、对实事新闻内容的分析与认识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及学生探究的兴趣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和积累好自己的研究成果。活动主题3.

6、海上救助活动目标1知道海上救助的重要性及救助队伍和装备。2了解海上救助的途径及方式。3.了解国际海上救助的相关信息。教材分析与建议情境导入:教材通过呈现一个案例及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的月报数字,让学生感受到海上救助的重要性,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海上救助队伍:教材呈现了 “中国海上救助队伍”构成的资料内容和典型的图片资料。通过了解和交流让学生明确海上救助队伍的基本组成内容:救助机构、救助人员、救助硬件装备、救助电子软件系统等。并通过学生的交流提示新的探究主题和方向。救助行动进行式:教材通过一个海上遇险的报警情景及海上救助队伍救助全过程的呈现,让学生知道海上遇险的求救电话是“12395”。并通过图片

7、的展示,了解当接到报警电话后,各种海上救助队伍的工作职能和特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的场景提示学生深入研究的内容:了解和认识各救助部门及单位救助的细节、分析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怎样的险情及应对的方法等。国际海上救助:教材呈现了“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的标志和介绍、各种海上救助的国际公约、“中美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图片、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交流合作中心的成立资料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还有许多的组织在宣传和探讨促进水上安全、发展救助事业的方法和途径,认识到海上救助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国际海上救助合作为海上救生能力和技术的快速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关注海上救助的发展动态。活动

8、主题4.海上自救自护活动目标1知道海上自救自护的重要性。2学会使用自救自护的方法。3通过对海上自救自护方法的了解和认识推广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材分析与建议情境导入:教材创设了“在海面上一艘下沉的渔船周围,一块木板上有三个穿着救生衣的人正拉着木板,远处正有一艘渔船行驶过来,一个人正拿着自己的衣服在挥舞着求救”的情境,并通过父亲与孩子的交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自救自护我知道:教材呈现了三个版块的内容,一是几个学生站在船舷上交流的场景。在船舷的一侧画上吊在空中的救生船,在船仓门口摆放着一个救生衣存放箱,在孩子们身后的舱门上画着“安全疏散通道图”,门口侧面挂着救生衣穿着方法示

9、意图,门口边上摆着红色的灭火器箱子,门的上方挂着绿色的“EXIT”提示灯。并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提示我们坐船时应该提前了解相关的信息及做好充分准备的内容。二是海上遇险自救宝典。宝典一:救生衣的穿着方法;宝典二:水中漂浮自救方式;宝典三:求救方法和信号工具的使用。通过宝典的认知,知道一些自救自护的基本技能和方式,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三是“不同的情况下还有许多该注意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的语言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和学习的情况将相关自救自护所了解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总。自救自护我能行:教材创设了一个在教室里面,几个不同的小组在演练各种海上自救方法的场景,通过对各种自救自护方式和方法的演练、讲解,让学

10、生有理论转为实践的体验和学习,真正掌握自救自护的技能,使之遇到危险时可以得以应用。自救自护我实践:教材呈现了孩子正在小区里进行海上自救自护宣传,有的孩子发宣传手册,有的孩子正在给人员讲解。通过情景的提示旨在引导学生把学会的方法,告诉身边的人,提高大家的自救自护意识。并通过生活中各种环境下安全标识的呈现,让学生在各种公共场所也要有安全意识,注意观察安全标识的提示和使用。活动主题5寻觅沉睡的宝船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古代沉船探究航运发展历史。2通过分析交流资料,了解大航海时代的经济、文化等状况。3正确认识海底考古的重要意义。教材分析与建议情境导入:教材呈现了一幅海底沉船的图片,并配以优美的文字,引出探

11、究主题。教师可出示古代沉船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聚焦“南海一”号:教材首先以新闻回放的形式呈现了“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的场景,接着呈现了“南海一”号的文字介绍及古船复原图,然后以学生参观展览的形式呈现了“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部分精品,教师可结合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南海一”号其船其事,体会到“南海一”号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探访我国沉船:教材以图配文的形式介绍了沉没于南海西沙海域的“华光礁一”号和泉州湾一个古海港淤陆中发现的一艘庞大的宋代三桅沉船,然后呈现了学生针对我国沉船进行讨论的情境图。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及课前搜集的图文资料,通过交流分析我国的一些沉船,从中了解我国的

12、航运发展史,感受海底考古的重要意义。追寻异国沉船:教材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西班牙护卫船“阿托卡夫人”号、阿拉伯的单桅三角帆船“巴图希塔姆”号、日本“阿波丸”号这三艘异国沉船,然后提供了一个不完整的资料卡,并对学生进一步探究做了提示。教师首先可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异国海底宝船”故事会,然后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从中了解外国海底沉船的背景、沉没原因、蕴含的宝藏,从而探究世界大航海时代的经济、文化等状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活动主题6潮水与淤泥间的天堂活动目标1了解红树林这一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2通过读故事、交流资料等形式知道红树林中各种生物的特点及生物之间的关系。3感知不同环境下生物

13、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其他环境中生物特点的探究兴趣。教材分析与建议情境导入:教材以优美的文字对红树林做了简单介绍,并以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取红树林优美的风光视频资料或者是图片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引发对红树林的探究欲望。神奇的海上森林:教材先呈现了海水涨潮和落潮时红树林的风光照片,“超级链接”介绍了我国红树林的分布地区,然后呈现了一幅学生针对红树林概况进行讨论的情境图。教师可展示涨潮和落潮时红树林的视频或图片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红树林的独特之处。通过交流搜集的有关红树林的资料,引导学生大致了解红树林的树种、作用及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等概况,初步了解红树林这一生物群落的生

14、态环境。奇特的生物群落:教材的这一环节包括“一反常态的植物”和“潮间带的精灵”两部分内容,“一反常态的植物”首先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小海鸥旅行记”的故事,然后提供了“木榄”这一植物的卡片,并提示学生做几张红树林植物卡片。“潮间带的精灵”以图配文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红树林中招潮蟹、弹涂鱼、鹭鸟的生活习性,并提示学生探究红树林中其他的动物。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连环画、展示交流图片、文字资料、制作红树林的动物、植物卡片等形式探究红树林中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红树林里的聚会:教材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红树林的满页图,提示学生找出红树林中的动物和植物,并可以继续探究其他的生物群落。教师可

15、组织学生通过“找一找”这一活动,进一步感知红树林中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激发学生对其他生物群落探究的兴趣。活动主题7. 快乐沙画活动目标1. 知道沙画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2.学会做沙画的基本方法;3通过欣赏、设计、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沙画,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喜欢沙画这种艺术的情感。教材分析与建议情景导入:教材以金黄色的沙滩为背景,出现以下几幅画面,踩的小脚丫、小手印、小朋友在沙滩上画画、几个同学手捧沙子、采沙。引导学生观图,说图,结合海边生活的体验说一说在沙滩玩的乐趣,顺势导入课题。美丽的沙画:教材呈现了脸谱、景和物四福沙画作品。教师可组织学生欣赏,也可课件呈现漂亮的沙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做沙画的欲望。制作沙画乐趣多: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五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认识做沙画的用具和材料,建议老师提前课前准备好,课上让学生认识并介绍其用途和使用方法。然后老师重点讲解沙画制作步骤,边讲解边示范。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沙画,老师巡视指导。沙画展览会: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掌握做沙画的技巧。激发学生继续做沙画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