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导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26846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4 课 阿房宫赋 学习目标1、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3.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预习案(约 分钟)依据课前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预习思考1、了解作者,了解背景2、思考文章行文脉络,怎样划分层次3、文章属于什么文体,赋的知识预习自测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字注音蜀山兀( ) 辘辘( )远听 鼎铛( )玉石囷囷( )焉 尽态极妍( ) 架梁之椽( )阿( )房宫 剽( )掠其人 金块珠

2、砾( )尽锱铢( ) 妃嫔媵嫱( ) 逦( )迤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山兀,阿房出兀:山高而秃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抱:怀有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尽:全部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益:更加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六王毕,四海一B朝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 可怜焦土D辇来于秦 骊山北构而西折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多于市人之言语AB C D二、课文初探1用课文语

3、句回答下列问题:(1)阿房宫的来历。(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2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怎么理解?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约 分钟)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质疑探究探究一、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探究二、文章的第3、4能否对调?为什么

4、?探究三、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自主总结1、 ;2、 ;3、 。典型例题【例题1】【例题2】 当堂测评一、重点字词解释1 六王毕,四海一 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 北、西: 走: 3 各抱地势 抱: 4 盘盘焉 焉: 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 6 复道行空 行空: 7 不知西东 西东: 8 歌台暖响 响:9 而气候不齐 而: 气候: 齐: 二、1 辞楼下殿 辞: 下: 2 辇来于秦 辇: 3 朝歌夜弦 朝、夜: 弦:4 为秦宫人 为: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6 雷霆乍惊 乍: 7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9 齐楚之精英 精英:10 金块珠

5、砾 块、砾: 三、 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 2 秦爱纷奢 纷:。3 人亦念其家 念: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5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 南亩: 6 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 帛缕: 7 戍卒叫,函谷举 举:四、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 爱: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 为:4 谁得而族灭也 得: 5 秦人不暇自哀 哀: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 五、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

6、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呼!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摽掠其人,倚叠如山倚叠:堆积B

7、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逦迤:委婉曲折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磷磷:多而突出的样子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独夫:指秦始皇2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

8、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给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文:_(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_训练案(约 分钟)基础训练 -把最简单的题做好就叫不简单!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蜀山兀(w)辘辘(l)远听 鼎铛(dng)玉石B囷囷(qn)焉 尽态极妍(yn)架梁之椽(yun)C阿()房宫 剽(pio)掠其人 金块珠砾(l)D尽锱铢(zh

9、zh) 妃嫔媵嫱(yngqing) 逦迤(ly)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一B爱六王毕,四海一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取D族奈何取之尽锱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B而盘盘焉,囷囷焉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B夫D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多于九土之城郭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加粗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用之如泥

10、沙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多于市人之言语A B C D能力训练-挑战高手,我能行!一、1、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趋向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昏暗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庾:露天谷仓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暇:空暇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C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4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秦爱纷奢”一组的一项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辞楼下殿,辇来

11、于秦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 BC D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B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福生活。C文章通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D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译文:_(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译文:_(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